健康中國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
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這意味著“健康中國”從2016年的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的“優先發展戰略地位”,已經成為黨中央和各級政府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的理念。
從“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這一思想的提出,到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再到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這些重要論斷從戰略和全局高度把人民身體健康提到國家優先發展的戰略上,為保障人民健康作出制度性安排,為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提供了重要指導,為未來十五年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提供了行動指南。
實際上,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升,對于健康的訴求也在不斷升級,在健康意識顯著提升的背景下,健康的消費升級將激活健康服務市場。為此,在一系列政策引導、需求下,中國大健康產業將迎來巨大的發展空間與機遇。
由于我國大健康產業發展處于初級階段,尤其是健康管理正處于市場培育階段,因此產業發展具有空間大、增速快的特點。目前, 我國健康產業的復合增速高達19.4%,是全球增速的5倍,產業發展速度及規模遠超世界其他國家。
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的大健康產業規模為1.55萬億元,2016年則達到5.61萬億元,若按此增速擴張,2020年我國大健康產業的規模將達到10.5萬億元。2013年發布的《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也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蓋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務業體系,健康服務業總規模達到8萬億元以上。
而在宏觀經濟復蘇的進程中,世界醫藥市場格局也正在改變,中國醫療健康產業以日益開放融合的姿態掀起了規則重建、結構調整的變革浪潮,產業大整合、大并購在資本的作用下不斷加快,直接推動產業的轉型升級。
目前,我國健康服務產業鏈主要有醫療、醫藥、保健品、健康管理以及健康養老等五大基本產業群:
一是以藥品、醫療器械、醫療耗材產銷為主體的醫藥產業,2016年醫藥產業規模為28062億元,占比50%;二是以醫療服務機構為主體的醫療產業,2016年醫療產業規模為5322億元,占比9.5%;三是健康養老產業,2016年健康養老產業規模為18525億元,占比33%;四是以保健食品、健康產品產銷為主體的保健品產業,2016年保健品產業規模為2644億元,占比4.7%;五是以健康檢測評估、咨詢服務、調理康復和保障促進等為主體的健康管理服務產業,2016年健康管理服務產業規模為1520億元,占比2.7%。
在產業投資新常態下,上述大健康產業鏈各板塊的發展方向如何,哪些是行業熱點,又存在哪些行業痛點,如何與互聯網嫁接,資本在投資中如何選擇,產融對接的邏輯是什么?
《21世紀經濟報道》將首次聚焦大健康產業的新態勢,舉辦“2017中國大健康產業峰會”,對其中的資本、實業本身、互聯網三個核心脈絡的交匯融合、彼此促進等大格局進行深入對話。我們將通過來自政府機構、全球產業領袖、技術先鋒和頂級投資機構的最高級別嘉賓以“萬億資本追逐下的健康產業新生態”為主題,帶來最新政策解讀,分享行業發展趨勢,其中包括醫藥投資與創新、全產業鏈的社會責任及新技術引領下的智慧醫療。
峰會將于11月23日北京JW萬豪酒店舉行,匯聚多位健康產業的大咖,共同探討行業持續健康發展之路,并于活動當天公布由《21世紀經濟報道》設立中國健康產業“陽光獎”以表彰年度健康產業表現卓越的企業與個人。
中國健康產業“陽光獎”評選將企業的公益事業列為重要的審核條件之一,《21世紀經濟報道》將會對公益獎項評選標準進行量化,通過大量的數據分析,務求公平客觀地評選出健康行業中在公益事業內作出巨大貢獻的企業和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