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產出約5800億元,增加值約2200億元、比上年增長12.6%……這是2016年浙江省健康產業交出的一張漂亮答卷。9月13日,由省衛計委、省發改委、省經信委聯合主辦的“第三屆浙江國際健康產業博覽會”(以下簡稱“健博會”)在杭州開幕,本屆博覽會共有8個國家和地區的100余家健康產業機構參展參會。
健康產業的發展為何如此重要?浙江有哪些發展健康產業的優勢?未來,健康產業將走向何方?記者就此采訪了省健康服務業促進會會長朱耀傳和省“千人計劃”專家程國華。
改善民生
辦醫格局多元化
早在2014年5月,浙江省就已出臺《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到“2020年,全省健康服務業總產出達到6000億元,全產業鏈達到10000億元,成為推動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的重要力量”。
“浙江的經濟社會發展走在全國前列,傳統的醫療衛生機構無法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所以健康產業的大發展成為必然趨勢。”朱耀傳認為,健康產業首先提倡的是建立多元辦醫格局,這將在很大程度上補齊公立醫療機構短板。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類生活方式的改變,健康產品的社會需求增長,健康產業發展空間十分廣闊,省第十四次黨代會提出“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高水平建設‘健康浙江’”。
朱耀傳說,發展健康產業是浙江省實施“健康浙江”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是深化醫改、改善民生、提升全民健康素質的必然要求。
“朝陽產業”
深耕市場漸發力
健康產業是具有巨大市場潛力的“朝陽產業”,是浙江省培育的八大萬億級產業之一。
《浙江省健康產業發展規劃(2015-2020)》提出,到2020年,健康產業要“成為支撐浙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總體發展水平走在全國前列”“總規模突破10000億元”。
在浙江,有著發展健康產業的良好“土壤”。
“浙江的民營經濟發達,健康產業中醫療器械、醫藥產業都依托民營經濟發展。”程國華說,近年來,浙江省鼓勵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為健康類企業提供研發平臺和市場平臺。
2016年,浙江省先后出臺了《關于促進社會辦醫加快發展的實施意見》和《關于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的實施意見》,社會辦醫和醫養結合的推行都為健康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先試先行的機會,程國華說。
“四個一批”
經濟轉型新引擎
自2015年起,浙江省舉辦浙江省國際健康產業博覽會,先后有20余個國家和地區及國際機構、500余家國內外大中型企業和金融機構代表、2.2萬名客商參加會展,共推出各類健康產業投資項目370多億元,總投資達到6012億元,其中37個重大項目現場簽約,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3年來,健康產業正成為浙江省經濟轉型升級的新引擎和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2016年,全省健康產業總產出約5800億元,比上年增長8.5%,增加值約2200億元,占GDP比重4.8%。
在本次健博會的項目推介會上,省發改委將發布浙江省健康產業“四個一批”重點培育清單。清單內容主要包括:一批健康特色小鎮,包括省特色小鎮規劃建設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對外公布的三批次9個健康特色小鎮創建單位;一批健康產業基地,確定杭州東部健康產業園、蘭溪天然藥物產業基地等17個健康產業基地;一批健康重點企業,確定貝達藥業等60家健康產業服務企業,其中非醫療服務類企業50家,社會辦醫機構10家;一批健康重點項目,確定100個健康產業服務項目,其中非醫療服務項目80個,社會辦醫類項目20個。
“下一階段,浙江省將繼續通過舉辦活動、健康產業發展論壇、創業創新比賽等形式,不斷推進健康產業發展。”朱耀傳認為,精準推動健康產業發展的過程將催生出更多優秀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