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網絡經濟、數字經濟、共享經濟等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新技術新產品新服務不斷涌現,我國雙創正在進入黃金時期,作為企業孵化基地的園區也隨著雙創的熱度開始升溫。那么在經濟新形式下,產業園區的運營趨勢將會如何發展?什么形式將成為產業園區的制勝法寶?
現有運營模式下園區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1、管理體制不夠科學。
各園區管委會是園區開發建設的直接責任主體,其職能類似于一級政府,但缺乏應有的規劃、建設及相關審批權限,由于不具備依法行政主體資格,在入駐企業、上級主管部門之間需要做大量的協調工作,一旦協調不到位,將貽誤有利的建設時機,與企業發展中高效、優質的服務要求極不適應。
2、政策措施不夠完善。
由于目前主要采用行政手段運行模式,加之促進園區發展的專項配套措施還不完善, 仍然存在“以地引資、以地養園區”為主的粗放發展模式,各部門從政策、資金、制度上聚焦園區發展的局面還未形成,行政審批、服務效率和社會信用相對滯后, 地方性的信用體系及管理制度尚未建立。
3、融資渠道較窄。
目前,園區發展90%主要依靠財政撥款,由于基礎建設投資回收周期較長,加之園區自身的造血功能尚未健全,建設資金不足且沒有有效的融資渠道和方式,導致園區的總體開發、配套建設速度緩慢。尤其在完全行政手段運營模式下,資金問題往往使得管理者在工業園區的運營管理中有心無力。
4、專業人才比較缺乏。
各園區目前的招商、建設和管理團隊都由機關工作人員組成,市場化運營的知識和能力還不足,相對園區“專業化、集群化、高端化、國際化”發展方向,現有的運營團隊還遠遠不能滿足園區建設和發展的要求。
“三管齊下” 提升產業園區運營競爭力
1、地基——物業管理
物業管理作為產業園區發展的基礎,能保障園區內企業的基本辦公需求,而且規范地對園區的環境和設施進行管控,從而提升企業的生產效率。物業管理包括園區內硬件設施的維護,還有制定和監控園區的規章條例,創造一個和諧舒適的產業園區。
2、保障——配套設施和服務
除了建設園區的基礎物業,產業園區還應完善配套設施和服務。且應基于為園區和企業創造更大價值的原則下,提供更豐富的園區管理服務、創新協助服務、拓展收益服務等形式。園區應順應市場的變化,分析不同企業的不同需求,不斷完善其配套設施和服務。
比如,除了配備停車場、門禁等基礎物業設施之外,還應該滿足員工的衣食住行,還有文化和活動需求,配備圖書室、健身房、衛生站、孵化器等設施。園區完善配套設施和服務,不僅全方位地提升員工的工作和生活品質,同時還能為園區帶來經濟效益,還會成為吸引優質企業的優勢競爭力。
3、動力——運營服務
產業園區的運營服務通過有效的整合產業資源,為企業增值盈利和創造價值,實現園區和企業共同發展、可持續發展。運營服務涉及很多方面的因素,從企業的產業規劃到產業孵化,金融投資、人才吸納,再到產業的轉型升級,配合企業發展的全生命周期來完善園區的服務。如交通、周邊客源、招商引資、吸收人才、產業鏈、產業配套服務、孵化培育、創新創造、業務拓展等等。
開源節流服務
在傳統園區只收取單一物業租賃的基礎下,通過不斷挖掘園區的潛在服務,拓展其他服務性的收益。園區為企業開發或管理公共信息服務平臺,有效地整合產業資源,規范企業生產和管理的標準,促進其生產力的發展。
企業實現“開源”同時,要注重“節流”的控制。產業園區通過智能化平臺,有效地為企業進行內部的運營管理,以及合理的計算成本收益,以達到“節流”的效果。
招商引資服務
企業的發展必然是離不開資金的,園區提供資本引入平臺或服務,能有效的增加企業投融引資的機會,并減少企業對引資所花費的成本。
產業園區根據企業的核心產業和輔助產業,定位上下游企業,形成完整的成熟產業鏈,吸引龍頭企業和優質企業。同時也提升了企業的產業價值,吸引更多的投資者的關注和青睞。
孵化培育服務
產業園區為創業初創企業提供孵化服務,為成長型和成熟型企業提供催化加速服務,實現園區內企業的共同進步,快速發展。
營銷推廣服務
企業完成了產業和管理的基礎建設之后,還需要增加自身的影響力和競爭力,園區可幫助企業通過各種不同的營銷手段,來加大企業品牌的宣傳推廣。
園區通過新媒體推廣、創意廣告、口碑營銷等手段,將園區的招商信息、服務信息、優惠政策等傳播給目標企業。園區在進行宣傳推廣的同時,結合企業的宣傳需求進行展示,同時實現園區與企業雙方品牌的營銷推廣。
產業園區在新的發展時期面臨著諸多的制約與瓶頸,須全面創新體制機制,積極探索產業園區開發建設、管理運營、產業服務等創新模式,并形成新型產業園區發展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