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 記者宋璟從發改委網站獲悉 11月12日,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印發《漢江生態經濟帶發展規劃》的通知。
規劃提出,到2020年,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城鄉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減少,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打贏藍天保衛戰。
到2025年,生態環境質量更加優化,丹江口水庫水質優于II類標準,漢江干流穩定達到II類水質標準,部分河段達到國家I類水質標準,支流及重要湖庫水質滿足水功能區管理目標;經濟轉型成效顯著,農業現代化水平大幅提升,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一定規模,第三產業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50%;文化軟實力增強,打造出一批具有影響力的文化品牌;城鄉居民收入達到全國平均水平,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健全,人民群眾幸福感明顯增強。
到2035年,生態環境根本好轉,宜居宜業的生態經濟帶全面建成;戰略性新興產業對經濟的支撐作用明顯提升,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大幅提升;社會文明達到新的高度,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更為富裕,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顯著縮小,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本實現。
為實現上述目標,《規劃》提出了多項舉措。在創新引領產業升級方面,《規劃》提出,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發揮武漢、襄陽、十堰、荊門、南陽、漢中等地創新資源優勢,積極培育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新材料等產業,打造一批新興產業基地。
在打造先進制造業基地方面,要求大力推進武漢、襄陽、南陽等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以安康、南陽、襄陽、荊門、孝感等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為載體,支持行業龍頭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協同創建各類創新平臺,加強產業源頭技術的開發。加強十堰中關村科技成果產業化基地、南陽中關村科技產業園等建設,加速創新技術成果轉化。支持洛陽、武漢軍民融合發展重點區域建設。
改造提升傳統制造業也是重要一環。《規劃》要求,做強汽車及零部件產業,提升整車及重要零部件設計開發能力,增強漢江千里汽車產業走廊的競爭力。推進石化、化工產業綠色發展,在不增加煉油產能的前提下,發展煉化一體的石油化工,重點發展精細化工和化工新材料,做精做強磷化工,加強煤化工、鹽化工、堿硝化工的循環化改造。提升紡織服裝產業競爭力,積極打造特色農產品加工產業集群,推進建筑材料產業向節能環保型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