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市元江縣因遠鎮北澤壩村長期以來由于地勢低、周圍群山環抱,與外界聯系甚少。過去,由于當地氣候條件限制,當地農民要么“靠天吃飯”,要么搬家舍業進城務工。
2015年,云南省首個光伏農業項目在這里建成,項目發展至今,這個山窩窩里的田園綜合體已初具規模。依托這個園區,當地村民得以不再靠天吃飯,村民在家門口就能上班,掙的也不比外出打工少。
走進這個園區,一排排太陽能板整齊地排列在田間地頭,太陽能板下的500多個光伏農業科技大棚連排成片,蔚為壯觀。棚內的苗木、冬棗、菌菇、花卉等經濟作物郁郁蔥蔥,長勢喜人。據園區負責人、華盛綠能元江區總經理梅舒青介紹,目前多肉、菌菇、龍柳等8個種植項目已經在園區落地。
“我們園區占地1700畝,園區以土地租金的形式先使農民獲得資產性效益。除此之外,園區也搭建起一個平臺,這個平臺可以帶來先進的農業技術以孵化當地的農業新主體,農民可以到園區務工或創業,獲得工資性收益” 梅舒青說。
元江縣因遠鎮因遠村的村民鐘紅仙是園區內多肉種植項目的發起人,過去鐘紅仙種植的兩畝烤煙每年可為家里帶來8000元左右的收入,“今年年初我提出了多肉種植計劃,項目被批準后,園區每個月給我發2500元工資,一年保底給我3萬元,后期還能參與多肉項目的銷售凈利分紅。”鐘紅仙說。
“園區的農業運用現代設施農業科技,創造作物生長最適宜的環境,擺脫當地氣候條件的限制,實行規模化、標準化種植。除此之外,我們也配備了專門的技術人員教學,讓當地農民成為懂技術、具備一定經營管理能力的新農人。”梅舒青介紹,自項目順利完工以來,園區累計用工人數已經到了220000人次,且基本上都是周邊的村民。
除了給農民進行技術培訓,園區還通過總公司的電商平臺幫助搭建農產品外輸渠道,以尋找全國的市場,這不僅使當地的農產品實現收益最大化,也有益于形成了當地農業品牌,真正的做到產業扶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