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上海體育產業呈現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在市場規模不斷擴大,企業數量快速增長的大背景下,體育產業的布局與發展,體育資源的配置與共享,成了社會各界日益關注的話題。日前,上海市體育局、發改委、規土局、旅游局出臺了《上海市體育產業集聚區布局規劃》(2017-2020),重在引領申城體育產業實現集群化、高端化、融合化、特色化和品質化發展,推動上海全球著名體育城市建設。
按照規劃,上海將構建層次分明、特色突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一核兩帶多點”的體育產業發展空間體系,爭取到2020年,全市成功創建4-5個國家體育產業示范基地,15個重點體育產業集聚區和一批體育產業特色集聚區。
體育產業在上海有著深厚的土壤。經過多年培育,賽事品牌建設成效顯著;產業發展活力不斷增強。2016年上海體育產業總規模1045.87億元,增加值為421.27億元,其中體育服務業占比分別達到64.6%和81.7%,接近西方發達國家水平。體育競賽表演、健身休閑運動產業發展態勢迅猛。但是,體育設施總量不足、產業項目布局不盡合理等問題還較為突出,難以滿足體育事業及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與體育產業發展戰略和市民休閑健身需求不相適應,與廣大市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還有一定差距,體育產業發展還存在巨大空間。
為此,規劃突出兩個融合:一是以“+體育”為特色,依托現有各類產業功能區域,體現科技、制造、商貿、旅游、金融、文化、教育、醫療、健康等與體育融合發展特征的產業集聚區;二是以“體育+”為特色,依托體育賽事、場館設施、江河湖泊、公園綠地、體育項目、重點企業等各類體育資源,拓展產業功能并形成體現水平、具有特色的產業集聚區。
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上海發展戰略研究所經濟戰略研究部部長劉學華介紹,上海市體育產業集聚區是體育業“1+X”政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指以體育及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為支撐,空間集聚特征鮮明、產業空間與公共空間開放互促的功能性區域。
為保障切實落地,規劃提出,要進一步完善市區街道(鎮)三級聯動、多部門合作的工作協調機制,建立體育用地的規劃建設保障機制,推廣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多種模式建設體育設施,鼓勵多元社會主體參與體育場館運營,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體育賽事和重大體育活動市場化運作機制,加強宣傳推廣,引導和培育體育消費。
上海市體育局黨委書記、局長徐彬認為,當前,上海體育產業發展主要需聚焦在明晰產業規劃、完善產業政策、夯實產業基礎、明確產業氛圍、培育產業主體五個方面。加快體育產業發展需要釋放資源,始終要瞄準國際最高標準、最高水平,走出一條具有上海特色的體育產業發展之路。
國家體育總局經濟司司長王衛東在首屆體育資源配置上海峰會上表示,上海在發揮市場作用,服務市場主體方面,有非常好非常成熟的經驗和做法。如2015年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建立了體育產權交易板塊,成交包括2016年上海市民運動會等一系列品牌賽事。出臺產業布局規劃對服務市場主體、吸引社會資本、促進體育產業發展非常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