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經濟和社會發展也更加有活力。隨著國家現代化進程的加速,越來越多的農村勞動力進入城市尋求生存和發展的機會,這成為推動中國城市化進程的巨大力量。在經濟發達地區,農村勞動力大量涌入;城市新城區開發成為吸引更多資金和勞動力以推動本地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同時由于開發中小城市新城區的成本大大地低于舊城區改造成本,并且開發中小城市新城區能夠極大的帶動城市周邊地區的發展,有著極大的社會效應和經濟效應。另外,新城區開發使中小城市發展的壓力分散到新城區中來,能保證中小城市的發展始終保持在環境承載之內,有利于實現城市社會、經濟、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一、以規劃為龍頭,構建明晰的城市空間布局
堅持高標準、高起點、高要求,體現科學性、前瞻性和地方特色。堅持遠景規劃為先,更要做好近五年的規劃。堅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更要高瞻遠矚、放眼未來。
1、完成建設用地控制性詳細規劃,并以此為標準,嚴格執法監督。建議明確相關企事業單位在新城區發展中定位和權責關系,由規劃局做好“監督員”,發現違法問題,直接追究相關負責人的責任。
2、認真做好三篇文章。一是做好生態文章。因地制宜,借山引水(山是根,水是魂),植綠造林,突顯原生態和自然本色。二是做足文化文章。沒有文化的城市是蒼白而沒有生命力的。要深入挖掘當地的文化歷史底蘊,進行獨具文化意味的景區建設,彰顯魅力個性,提升城市品位。三是做好農業文章。山林、水體是挖掘的一大資源,積極發展農業觀光旅游,以農業產業推進城市延伸,以城市發展帶動農業資源開發,以點到線、面的推進,繪就城市發展的美好藍圖。
二、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城市功能
鑒于城市基礎設施對城市空間發展的引導、控制作用,今后新城區的發展應該加快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首先不斷提高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比例,加快城市道路建設的步伐,完善道路網系統,提高對內對外的交通能力;其次完善能源基礎設施的改造,加快城市供水、供氣、供熱、信息網和電網改造,全面提升城市新城區的綜合服務功能。再次通過對城市建設資源的調整,合理布局城市基礎設施,利用市場手段獲取一定的經濟效益,再將這筆收益投人到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當中,走以城養城、以城建城、經營城市的路子,形成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良性循環,實現新城區的可持續發展。
三、堅持經營城市理念,積極破解資金難題
城市建設是一項長期復雜的戰略性工程,需要雄厚的資金作后盾。為此,我們要樹立“經營城市”理念,把城市作為產業來經營,盤活存量,集聚資源,最大限度推進城市開發。
1、經營土地資源,實施政府壟斷土地一級市場戰略。建立和完善土地儲備制度,成立土地儲備中心,政府壟斷土地一級市場,搞活并規范土地二級市場,運用市場機制,實現土地資源的最佳配置和土地利用效益最大化。當務之急,要加快土地征用工作進度,對新城區土地實施嚴格控制和超前控制,利用土地級差籌集建設資金,以地生財,以地建城,滾動發展。
2、組建城市建設投資公司,構筑建設融資的重要平臺。城建投資公司負責土地、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等城市資源的經營,采取貸款、借款、引資及合資、合作等多種方式籌集建設資金。
3、實施公用事業市場化改革,盡快在市容環衛、園林綠化、市政管網、設施維護等方面率先突破,按照“誰投資、誰經營、誰受益”的原則,運用市場化方式,出讓城市基礎設施的經營權、管理權,鼓勵、吸引社會資金、民間資金及外資參與建設經營,有效突破資金“瓶頸”難題,使城市建設管理步入滾動發展的良性軌道。
4 、盤活現有資源,逐步積累建設資金。①與城市建設有關的各項收費,除保證正常的管理費用外,其余全部用于新城區建設;②老城區機關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出售和置換的收益及全區學校合并后閑置校舍、資源的出售或出租的收益;③借助塌陷地治理、河道整治、農業開發、山林保護等項目向國家、省、市爭取專項資金;④采取單位包干的辦法,安排有一定經濟實力的單位,進行綠化、道路及單體項目建設,也是緩解當前區級財政困難的有效途徑。
四、強化公眾參與,營造有活力城市公共空間
1、街道空間活力的營造 城市街道是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構成城市的框架,同時,它也是展示城市地域文化的平臺,與人們的生活是不可分割的,對于新城區來說,規劃營造出街道空間的活力尤為重要。街道從表面字意上理解就是人們通行的通道,是聚集人流、人們行走活動的場所。它是居民在漫長歷史中建造形成的,體現著人們對時間、空間的不同理解。街道空間活力性的營造關鍵在于創造具有場所感的各個空間,就要求“以人為本”,促使設計回到人們居住生活本身,從而發現使用者的需求。生活化的場所空間,才是具有無限生長力的城市空間。
2、城市廣場空間活力的營造 城市廣場是以開敞的空間實體形式而存在的,并且這種形式是以周邊的建筑為環境依托所形成。新城區城市廣場從空間構成上來說具有四個特征:廣場明晰的邊界(建筑立面)、有序的封閉空間、明確的空間領域(地面鋪裝直至邊界)、和諧統一的建筑群。由此,建筑、環境、色彩等也就成為了廣場活力性的重要組成部分。
現代城市新城區開放建設是一系列生態系統的綜合體,作為新城區的核心和主脈,在規劃設計時,應在遵循空間規劃設計原則的基礎上,著力于新城區物質空間和人文空間的構筑,注重生態空間的規劃設計和環境保護,走生態發展之路,從而實現新城區未來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