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繭絲看中國,中國繭絲看寧南。位于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的寧南縣素有“南國風光小天府,金沙江畔俏明珠”的美譽,被國內專家贊為“發展蠶桑不可多得的一塊寶地”。四川省政府制訂的《四川省蠶桑絲綢產業發展規劃綱要(2013年~2022年)》明確將促進優勢區域聚集發展,提出“中國錦城”——成都、“中國綢都”——南充、“中國繭都”——涼山區域差別發展戰略。在此框架下,寧南縣提出進一步做大桑蠶絲綢產業規模,打造世界最優質的繭絲生產基地。
先天優勢初具規模
按照《四川省繭絲綢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到2015年,四川省桑園面積要達到200萬畝,年發蠶種245萬張,年產蠶繭8.5萬噸。為實現這一目標,四川提出,進一步做大做強攀西、川南、川中北三大優勢蠶桑產業帶,以攀西和川南為重點,建設西部優質繭絲基地。同時,涼山提出到2015年產繭50萬擔,年產生絲4000噸。
“寧南縣為金沙江干熱河谷氣候室外光照充足,桑葉不但大如蒲扇,厚如銅錢,而且葉綠素豐富;室內干燥通風,氣候溫良,非常適合蠶的生長。”國家蠶桑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魯成曾說,好的自然條件成就了寧南蠶桑資源優勢。中國絲綢之路控股集團董事長、國家絲綢協會常務理事凌蘭芳認為,寧南的光熱氣候優勢形成了蠶繭和生絲品質的優勢,其蠶繭不但粒大渾圓而且外表銀亮,讓人愛不釋手。
據資料顯示,2012年,寧南縣養蠶24萬張,產繭22萬擔,蠶農收入3.5億元。寧南縣“蠶繭總產、養蠶單產、人均產繭、蠶繭質量、蠶農收入”五項指標連續12年居四川省第一,“養蠶單產、人均產繭、蠶繭質量”三項指標居全國第一。2012年,全縣售繭收入1萬元以上的突破1萬戶,3萬元以上的達到1025戶,戶均養蠶收入突破1.3萬元。總投資8000萬元的20組自動繅技改擴能項目建成投產;總投資4000萬元的蠶蛹深加工項目進入試生產;投資3.6億元的5億罐冬桑涼茶項目開始生產;總投資9.2億元的寧南桑枝綜合開發項目有序推進;投資1000萬元的雙宮及黃斑蠶繭綜合開發項目和寧南簽訂投資合作協議。
打造優質繭絲生產基地
2012年6月16日,時任四川省委書記劉奇葆到寧南調研,對寧南發展蠶桑產業所取得的成效給予充分肯定:“寧南的蠶桑是朝陽產業,要進一步做大規模,延長產業鏈條,形成完整的產業體系,特別是要依托輕紡工業園,盡快完成技改項目,加速產業聚集,發揮規模效應,打造世界最優質的繭絲生產基地。”
如今,寧南縣桑園面積達到20余萬畝,養蠶區域遍布全縣25個鄉鎮,帶動2.54萬戶、10.2萬農業人口從事蠶桑生產,今年上半年全縣蠶農養蠶收入達2.08億元,全年蠶農養蠶收入有望突破4.5億元。
寧南縣委、縣政府提出打造百億桑繭絲綢產業,打造世界級桑繭絲綢基地的意見和方案正式出臺,并迅速得到四川省認可。省級有關部門先后召開協調會和現場會,對寧南蠶桑產業發展進行了專題研究。
到2012年底,寧南縣繭絲綢工業集中發展區管委會成立。在對全縣工業集中區的發展進行重新審視和定位的基礎上,編制完成《寧南國際桑繭絲綢產業園區產業發展總體規劃》、《寧南縣蠶桑產業發展專項規劃》等一系列規劃,提出在未來三年規劃建設7.1平方公里國際桑繭絲綢產業園區,集蠶繭加工、繅絲、織綢、服裝、繭絲儲備交易、蠶業附產物綜合開發等于一體。借助國際桑繭絲綢產業園區輻射帶動,未來3年,寧南桑繭絲綢產業產值可望實現157億元,增加值63億元;到2020年,將實現產值396億元、增加值150億元。
借助國際桑繭絲綢產業園區,未來幾年,寧南桑繭絲行業將完成從“制造”向“創造”、從“原料基地”到“綜合開發中心”的華麗轉身。園區的目標,是成為全省成長型特色產業園區,盡快形成50組自動繅年產生絲2000噸,高檔絲綢面料500萬米,以及3000噸桑葉茶、55噸桑枝、5000噸蠶砂、3000噸蠶蛹綜合生產開發能力,傾力打造中國優質桑蠶絲儲備基地,西部繭絲綢交易中心、全國桑蠶絲產業發展科技示范區、逐步建成“全國最大、國內一流、世界知名”的桑蠶繭絲綢產業集群。
據有關方面預測,到2020年,寧南將形成年產生絲4000噸,綢緞3000萬米,蠶絲被和真絲家紡100萬床,絲綢服裝、絲綢制品100萬件的生產能力,產值突破100億元。形成“世界絲綢看中國、中國絲綢看寧南”的原產地品牌國際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