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國家海洋局東海分局在廈門發布2014版《東海區海洋經濟發展報告》。報告顯示,2013年東海區海洋生產總值為21512.8億元,較2012年增長4.69%,在全國海洋生產總值中的占比為40%,在東海區三省一市地區國民生產總值中的占比為15.4%。海洋經濟產業規劃對國民經濟的貢獻較高、地位突出。
《報告》客觀反映了東海區海洋經濟發展的基礎條件和發展現狀,分析了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提出了促進海洋經濟向質量效益型轉變的建議,介紹了國家和東海區各地“十二五”海洋經濟發展規劃、涉海專業規劃,以及國家和東海區各地出臺的政策措施。發布一年一度的區域性報告,旨在更好地服務和引導東海區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推動海洋經濟向質量效益型轉變。
區域優勢明顯經濟總量持續增長
東海區包括東海和南黃海,海洋資源豐富多樣,漁業、港口、海島、灘涂和濱海旅游資源優勢明顯,海洋油氣資源和海洋可再生能源具有較大潛力,海洋經濟發展的自然基礎條件良好。而且,東海區位于西太平洋航線要沖,是我國加強對外開放和國際交流、維護國家海洋權益的戰略地帶,又處于我國東部沿海海洋經濟發達的中部,是我國海洋運輸最繁忙的區域,區域優勢明顯。
《報告》指出,東海區海洋經濟發展呈現出以下特點:一是海洋經濟發展格局不斷優化。東海區海洋經濟總體布局定位準確、特色鮮明。按照以陸
定海、陸海聯動的原則,適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東海區已形成以長三角為核心、以沿海產業規劃帶為軸線、三省一市各具特色的海洋經濟總體發展格局,區域港口航運體系完善,擁有全球影響力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和現代服務業基地。二是海洋經濟發展水平穩步提升。東海區近年來海洋經濟總量不斷增大,著力推進轉變發展方式、提升質量效益、優化產業結構,2013年東海區海洋生產總值在全國占比為40%,“十二五”以來年均增長率9.6%,海洋經濟發展水平穩步提升,成為地區國民經濟重要支柱。三是主要海洋產業持續平穩發展。2013年東海區主要海洋產業增加值8559.8億元,在全國占比38%。東海區濱海旅游、海洋交通運輸、海洋漁業和船舶工業四大支柱產業的增加值占比超過90%。在支柱產業實力日益增強的同時,海洋新興產業發展迅速,海洋工程建筑業和海洋生物醫藥業的增長尤為明顯。四是重大海洋工程建設有序推進。東海區三省一市實施國家發展戰略,依托各自區位優勢、資源基礎和社會發展條件,因地因勢有序推進一批重大海洋工程建設,為東海區海洋經濟發展增添了后勁。(http://www.hengfa666.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