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現有120個老工業城市和126個地市級資源型城市,這些城市傳統產業和資源型產業占比較高,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具有特殊意義。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有關部署要求,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自然資源部、國家開發銀行于2017年支持在12個城市(經濟區)建設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指導和支持這些城市以改革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近期,有關部門組織對示范區2017年工作進展進行了評估。經評估,一年來首批示范區建設取得積極進展,12個示范區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和知識密集型產業增加值同比平均增長40.5%、16.9%和14.9%,重點園區單位面積產出平均增長12.6%,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沈陽、長春、淄博、長治、黃石、自貢等城市以示范區建設為契機,在營商環境建設、創新能力提升、產業園區建設和產業集群發展、產城融合和綠色發展等方面探索了一批值得同類城市借鑒的經驗做法,在年度評估中獲得優秀等次。當前,老工業城市和資源型城市轉型仍面臨較大壓力,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有關部門,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支持示范區建設取得新的更大進展。
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建設城市經驗介紹:沈陽市
沈陽市以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建設為契機,在國企改革、創新驅動、園區發展等方面積極探索,在2017年度示范區建設進展評估結果為優秀。主要經驗做法如下。
一、堅定不移推進國企改革。依托沈陽全面創新改革試驗,明確了11個領域的42項重點改革任務,并將國企改革放在重要位置。以綜合改革激發國企活力推進國企轉型創新發展,東北制藥集團三項制度改革、沈陽機床綜合改革、沈鼓集團股權結構優化改革等對沈陽產業轉型升級產生了積極影響。
二、創新科技研發和成果轉化機制。深入實施"雙百工程",通過精選項目、精準施策、精細服務三個流程再造,充分激發創新主體活力。支持有關高校和科研院所創新管理和人事制度,按許可、轉讓、入股等分類明確提高發明人收益比例,按轉化額度分級審批管理,提高了科技成果轉化成效。
三、加快示范園區轉型發展。中德(沈陽)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園探索開展了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審批等改革,大幅簡化了項目規劃、用地、環評程序。實施企業入園"零收費"制度,組建了園區開發公司和園區投資公司,發揮市場作用加快園區招商引資和基礎設施建設。優越的環境吸引了企業紛至沓來,今年上半年新開工產業項目76個,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全口徑稅收分別增長18%和50%。近期,寶馬集團與華晨集團簽署了在園區內建設華晨寶馬新工廠擴能項目的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