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陜州區委、區政府立足新起點、瞄準新領域、厚植新優勢,搶抓國家政策機遇,精準謀劃定位,加強政策保障,積極發揮稟賦優勢,大力培育大數據產品產業,為陜州區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城市轉型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剛剛結束的首屆空間大數據與國際標準化高峰論壇上,各位學者、專家就空間大數據分析應用與前景發表主旨演講,并在陜州區召開學術會議,圍繞空間大數據應用暨陜州衛星小鎮產業發展規劃開展研討交流。
作為中西部首個高光譜遙感數據與分發中心建設地,陜州區承辦了此次高峰論壇。究其緣由,陜州區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基礎和前提條件。
早在2014年,區委、區政府就科學預見,準確謀劃定位,圍繞打造三門峽轉型發展先導區目標,把大數據產業作為轉型發展的有力抓手,積極培育智能制造、信息感知、移動終端等軍民融合產業,通過牽線搭橋、深入考察,針對小型商業衛星制造、遙感衛星數據應用、衛星數據軟件開發等產業鏈,精準對接、引進實施了一批軍民融合產業項目。
搶抓機遇,政策保障到位,是中科數遙中心落戶陜州區的前提。陜州區出臺了獎勵扶持政策,落實“四個一”工作制和聯席會議制度,實行全程代辦制和無償代辦制,實現兩個“零接觸”,成立了“馬上就辦”辦公室,尤其是對高新技術項目優先保障。去年8月,衛星小鎮項目在陜州區簽約;10月,中西部首個高光譜衛星遙感數據與分發中心落戶陜州區,拉開了全區空間大數據產業發展的序幕。
陜州區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是中科數遙中心落戶陜州區的基礎。陜州區地處黃河金三角,也是“一帶一路”節點城市,連霍高速、310國道、鄭西高鐵、隴海鐵路橫貫東西;209國道、臨汾至三亞高速、蒙華鐵路、運城至十堰鐵路縱跨南北;1小時輻射圈可達鄭州、西安、洛陽、運城等地,公路、鐵路直通全國,是亞歐大陸橋東進西出、南上北下的重要交通樞紐。
同時,陜州區地殼結構穩定,遠離地震帶,能夠保障數據中心穩定運行,適于建設大型數據災備中心;年均氣溫適合,氣候涼爽,可有效降低數據中心運行維護能耗;煤炭資源豐富,電力保障充足、價格低廉,可充分滿足大數據機房的電力需求,保障其穩定持續運行,降低運營成本。
依托中科數遙中心,陜州區將以此次高峰論壇為契機,加強衛星小鎮建設,加快形成覆蓋亞洲及“一帶一路”沿線的數據接收應用網絡,借助專家學者的技術成果,深度合作、共創共贏,加快建設中西部知名的衛星大數據應用產業基地和國家航空、航天、空間應用技術科普教育基地,為引領中國大數據發展,匯聚陜州智慧,貢獻陜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