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美國農業,通常總是會被“現代化”、“高科技”“規?;?rdquo;等特點吸引注意力。殊不知,作為休閑農業的基礎產業,它與旅游業融合,更是別具魅力。
美國休閑農業的興起可追溯至19世紀上流階層的鄉村旅游,其發展得益于度假農莊及觀光牧場的快速崛起。1880年,美國北達克塔州建成了第一個“休閑牧場”。二戰后,美國為了解決糧食生產過剩局面著力推行農地轉移計劃,即協助農民轉移農地的非農業使用,并在經費和技術上提供相應支持。這一舉措使得美國休閑農業產業蓬勃發展,到21世紀初時以休閑農園和休閑牧場為代表的休閑農場已超過2000處。據調查顯示,美國超過半數居民都曾到農村地區進行休閑娛樂或旅行活動,其中高達90%的人以休閑為目的。
美國休閑農業由于發展歷史較長,發展較為成熟,因此出現了市民農園、休閑農場、度假農莊的多種發展模式。
互利共贏的市民農園 美國市民農園的特點是在農場經營的基礎上引入居民社區,農場與社區單位對點互助,使農民的農業經濟收益與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掛鉤,即參與進來的居民與農民共同分擔成本、風險和贏利。農園盡全力為市民提供安全、新鮮、高品質且低于市場零售價格的農產品,市民為農園提供固定的銷售渠道,雙方互利共贏,在農產品生產與消費之間架起一座連通的橋梁。這種合作關系極大地加強了城鄉居民與從業者間的關系,優化了區域食品的有效供給,并推動當地農業平穩發展。如今,越來越多的城市社區居民和農民聯合起來,共同投資打造屬于自己的休閑農場或城市農園,市民農園真正成為了人們享受休閑農業的樂土。
休閑農場 由于美國經濟發達,居民休閑需求較大,因此休閑度假農場在美國頗受青睞。大多數農場通過采摘等農事活動吸引有游客,市民到遠離都市,到農場采摘,采摘過程的體驗甚至勝過采摘成果。因此,給采摘者帶來豐富而快樂的體驗才是最重要的。美國的TOUGAS FAMILY FARM就是從入園買購物袋、排隊乘坐農家大篷車、工作人員講解,到現場采摘、拍照和戲耍,再到農場周邊的一望無際無際的森林,都給人以極度松弛悠閑的體驗,讓人覺得舒適自在,真正達到休閑的目的。另外農莊還有完善的基礎配套及后勤保障,以及在農場設置極具鄉野風情的兒童娛樂活動區,成為吸引親子家庭,兒童農場體驗團隊的亮點。
民俗節事活動、農耕文化參觀等休閑娛樂項目在美國市民中間也頗受歡迎。民俗節事活動也在美國休閑農業中發揮較大的影響。如加州“半月灣南瓜藝術節”,是世界著名的農業旅游節慶活動之一,每年萬圣節前都會在這里舉辦南瓜節。南瓜雕刻、南瓜評比、點亮南瓜燈以及品嘗各種各樣的南瓜小吃等活動每年吸引游客數十萬,給當地帶來約1000萬美元的直接經濟收益。節事活動將農場、旅游企業、娛樂企業、零售企業緊緊結合在一起,活動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參觀游覽,帶動當地農產品加工,給農民提供就業崗位,同時宣傳了當地文化特色,為當地休閑農業旅游樹立品牌。
美國休閑農業發展的模式特點形成有其特定的政策、市場環境的原因,但依然有值得我們借鑒的地方,比如市民與農民的利益共享共贏,比如休閑農場真正做到休閑而非淺層次的觀光采摘,比如節事活動與農業旅游的有機結合,比如項目的創新、品牌意識、農場的以人為本的服務于管理...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中國有著豐富的農業資源以及深厚的農耕文化底蘊,在發展休閑農業方面具有先天優勢,同時國民休閑消費需求不斷增長,因此休閑農業發展潛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