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淮區委全會上獲悉,該區將出臺《積極創建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推動秦淮文化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要在老城南打響5張牌、打通3根“脈”、建設4條“文化廊道”,努力彰顯“特而精、最南京”的文化魅力形象窗口。
沿明城墻、秦淮河建5個特色片區
意見明確,聚焦7.3平方公里老城南,以明城墻、秦淮河“一城一河”為統攬,重點打造五大特色片區,輻射帶動全區文化產業發展。
——夫子廟片區:以國家5A 級景區為中心,包括科舉博物館、大成殿、瞻園、十里秦淮水上游覽線、桃葉渡文化街區,以及水游城、水平方、茂業天地商圈等重點項目,重點發展以儒學科舉文化為內核的文化休閑旅游、文博節展、時尚消費等產業,打響“天下文樞”品牌。
——門東片區:以門東歷史文化街區為中心,包括南京書畫院、金陵美術館、蔣百萬故居等,以及芥子園文化精品酒店、南京味道老字號餐飲等重點項目,打響“城南記憶”品牌。
——門西片區:以南京國家領軍人才創業園為中心,包括愚園、瓦官寺等歷史文化街區、鳳凰臺、杏花村,以及體育mini小鎮、內秦淮河西五華里等重點項目,打響“來鳳街文化創意街區”品牌。
——門外片區:以晨光1865創意產業園為中心,包括大報恩寺遺址公園、金陵制造局工業遺存、東西干長巷,以及外秦淮河游覽線等重點項目,打造彰顯南京主城南大門新形象的國際文化旅游功能區,打響“長干里”品牌。
——朝天宮片區:以廣電越界產業園為中心,包括南京博物館、南京民俗博物館、太平天國壁畫館、草橋清真寺,以及熙南里文化街區、朝天宮古玩城等重點項目,打響“朝天宮多元文化融合生態區”品牌。
打通“三脈”,向世界講好秦淮故事
深入挖掘園區歷史文化資源。充實老城保護文化智庫,深度解讀園區各類文化遺產,萃取文化基因,面向海內外講好秦淮故事。
——城脈。沿明城墻秦淮段,重點挖掘城墻演變文化、感恩報恩文化等,銜接好南唐伏龜樓遺址、大報恩寺遺址等,喚醒延續千年的城墻記憶。
——水脈。系統挖掘內外秦淮河沿線的名勝佳跡、歷史人物、詩詞歌賦、充實“南京母親河”人文內涵,為內外秦淮河精品游、特色文化旅游產品開發提供支撐。
——文脈。依托豐富的文博資源,沿六朝文化、明文化、民國文化、當代文化脈絡,深度挖掘儒學、科舉、民俗等傳統文化,以及崇文尚賢、積極進取的先進文化。
建設4廊,打通園區空間脈絡
以夫子廟核心景區為中心向外輻射,帶動區域功能品質整體提升,重點建設四條文化廊道,打通園區空間脈絡,有效串聯節點,織補界面,推動塊狀發展。
向北沿太平南路連接總統府,整體實施三十四標、李公祠、首都電話局舊址、西白菜園、天山會館等項目,抓緊推進歷史建筑的功能置換、業態導入,打造民國風情濃郁的時尚文化街區。
向南沿鈔庫街連接門東,用好文化藝術中心載體,盤活秦大士故居、棋峰試館等文物資源,聯動曙光天地、沿河商業資源,布局文化主題酒店、民宿客棧、24小時書店等業態,承接夫子廟人流,形成文化特色廊道。
向西抓住地鐵5號線建設機遇,實施西五華里景觀提升,啟動莫愁路沿線環境綜合整治,挖掘草橋清真寺、基督教莫愁路堂等多元文化特色,串聯來鳳街文化創意街區和廣電越界產業園,連通新街口商圈。
向東連接中山門,以慢行系統和明城墻景觀帶串聯中山陵和夫子廟兩個5A級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