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通過產業合理布局,在全國范圍內達到5000萬噸/年秸稈處理規模,將高效利用1.6億畝小麥、玉米、水稻秸稈,每年減少8000萬方木材消耗,實現化肥減量20%以上,農藥減量30%以上,至少創造10萬個就業崗位,創造2700億元/年的產值,并帶動上游收儲及配套裝備制造業發展。以秸稈為原料的高值化深度利用產業,具有消化上億噸農作物秸稈,創造近萬億產值的發展空間。秸稈的肥料化和原料化利用,必定會推動一、二、三產業聯動發展,對構建現代工農復合型循環經濟具有重要意義。
但是,企業在產業拓展和項目推廣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難和問題。一是項目建設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僅憑企業自身力量難以實施。二是黃腐酸等新型有機肥料價格相對較高、農民不了解、不習慣,推廣困難。三是秸稈綜合利用產業具有明顯的公益性,一攬子解決秸稈利用、糧食安全、化肥農藥減量、碳減排等諸多國計民生的問題,需要國家從戰略高度統籌規劃、合理布局、積極扶持。
為此建議:一是加快推進農業循環經濟示范工程建設,在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清潔生產等農業循環經濟的關鍵環節和領域開展示范工程建設。二是建議完善促進農業循環經濟發展的引導和扶持政策,在支持秸稈纖維素“原料化”與黃腐酸“肥料化”聯合開發產業發展方面,參照污水處理廠建設模式,試點實施以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的方式,引導推動這一產業快速發展。三是將秸稈黃腐酸等有機肥料的應用作為一項培肥地力、提升農產品品質的重要解決方案,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采購黃腐酸肥料產品,以“物補”形式向農民發放,以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