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出臺在即,進入2018年6月,其關注度驟然提升。作為多年來改革開放的前沿和對外貿易的重要窗口,粵港澳大灣區已成為“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組成。同時,大灣區國際自由貿易港雛形的初顯,以及自貿區保稅倉智能化的建設等一系列物流產業升級,更是推進灣區現代物流業發展,提高其在“一帶一路”中競爭力的關鍵一環。
如今,粵港澳大灣區正在以特殊的歷史文化及區位優勢,承載著對外開放的使命,并將迎來新格局。在這個具有新時代重大意義和歷史使命的背景下,6月11日,智慧物流研究院發布了“改革開放40年——粵港澳大灣電商物流發展洞察”(以下簡稱報告)。報告基于對大灣區近3年(2015~2017年)電商物流運行數據的深度挖掘和梳理,試圖勾勒一幅灣區物流基礎建設發展圖景,以此洞察改革開放40年巨變及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發展變革。
●保稅倉建設力促灣區跨境時效不斷提速
粵港澳大灣由廣州、深圳、佛山、東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門、肇慶(市區)9市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組成,作為一個擁有8500萬人口,經濟總量卻占全國1/8的區域,目前是與美國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和日本東京灣區并肩的世界四大灣區之一。
其中,憑借沿海發展優勢,珠三角港口成為全國最有活力的港口群之一。而珠三角地區能夠站在改革開放潮頭,并創造經濟增長的奇跡,港澳因素功不可沒。以京東物流香港倉為例,沃爾瑪、莎莎、屈臣氏等品牌先后入駐,各大品牌通過京東物流香港倉進行統一存儲、調撥、分揀。對于各大品牌來說,將香港倉作為主要集散地,不僅可以將商品送往內地,還可使歐美來的商品通過香港倉轉運發送至東南亞等地,形成國際供應鏈網絡。
在灣區的規劃中,廣東自貿區前海、蛇口、橫琴、南沙三大片區和港澳全面對接,將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重要亮點。根據報告數據顯示,以京東物流大灣區保稅倉為例,從全國來看,2015~2017年大灣區跨境進口商品占到全國40%以上,跨境商品金額也占到全國40%以上。
其中,南沙保稅倉2015~2017年訂單年均增速183%,訂單金額年均增速224%。香港倉2017年訂單同比2016年增長168%,訂單金額同比增長180%。
大灣區在線跨境商品爆發的背后,離不開廣州南沙自貿區掛牌3年來的建設,以及跨境物流的快速發展。作為京東目前最大的自營保稅倉,京東南沙保稅倉成立于2015年10月,位于廣州南沙區龍穴島保稅港區內。
報告顯示,保稅模式下,京東跨境90%海外商品可在72小時內送達。不斷提速下,保稅備貨模式進口商品從客戶支付至訂單完成時效從2016年的3.3天,提升到2.0天;直郵模式進口商品平均時效從2016年的5.6天,提升到3.9天。
跨境物流作為各平臺海淘業務的重要環節,京東物流已經搭建并開放了境內外的全鏈路解決方案,即:從供應商到消費者。包含十余個跨境口岸、110多個海外倉,近1000條全球運輸鏈路以及中國全境的配送網絡。保稅清關時效已縮短至分鐘級,處于行業領先水平。
未來,隨著香港開通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高鐵香港段等重大跨境基建,通過完善的交通基建設施的對接聯通以及物流基礎設施的搭建,進一步促進大灣區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交互和流動,增加人、貨的通關便利,未來將打造“環珠三角一小時經濟帶”。
●交通物流高速發展撬動灣區消費升級
縱觀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經濟實現了飛速發展。尤其是在國民衣食住行水平方面,科技的進步以及互聯網電商的發展改變著人民的生活方式。
根據2017年統計數據,近年來,粵港澳大灣區的總體經濟增速一直保持在7%以上。其中,2017年上半年大灣區9市以3.4萬億元的經濟總量占據了廣東省81%的份額。
同時,大灣區9市居民買買買的能力增長飛快。統計數據顯示,上半年廣東全省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437.11億元,同比增長10.5%,而大灣區9市的社零額占據其中七成之多。
而以京東在線消費為例的數據也充分證明了這一點,報告數據顯示,在大灣區9市居民的在線消費情況中,2015~2017年,廣州、深圳、東莞訂單量同比增長(不分品類)、訂單金額同比增長一直排名前三,成大灣區核心經濟城市。
與此同時,大灣區效應顯現,2016~2017年,灣區9城在京東平臺的在線消費訂單、金額、銷量同比增長強勁,其中惠州、江門、肇慶在線消費增長排名灣區前三。
歷史證明,發展和提高交通運輸條件是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保證。隨著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粵港澳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從相互分割到連通緊密,已形成以香港、廣州、深圳為中心的立體式交通網絡。
在此基礎上,物流配送網絡的建設及高速發展,更是帶動當地城市居民消費水平顯著提高。其中,2010年京東物流便率先實現灣區配送當日達,配送物流覆蓋率100%,加上香港倉,一共101個倉,覆蓋整個大灣區。
不僅如此,通過數據發現,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居民消費觀念在過去三年里也發生著改變,食品生鮮、鮮花農資等類目成為灣區居民在線消費新選擇。報告數據顯示,2015~2017年,大灣區在線訂單量排名前5的品類:服裝、食品酒類生鮮、美妝個護寵物、手機數碼、母嬰玩具樂器。而2015~2017年,大灣區在線訂單量同比增長排名前5的品類,則是:機票酒店旅游生活類、食品酒類生鮮特產、醫藥保健計生情趣、禮品鮮花農資綠植、美妝個護寵物。
其中,廣州、深圳、東莞“食品酒類生鮮特產”類目消費占比位居前三,惠州、江門、中山、佛山、東莞及肇慶七個城市消費訂單量和金額同比增長均超過100%。
事實上,生鮮及鮮花這一品類對冷鏈物流、末端配送等基礎設施的環節要求異常苛刻。五年前,冷鏈配送與倉儲建設尚未完成,在線銷售難以滿足消費體驗。自2016年起,京東到家與達達合并,隨后沃爾瑪又戰略投資新達達,打造生鮮商超O2O等一系例舉措,使冷鏈、眾包物流遍地“開花”,進一步助力灣區消費升級。
今年,隨著物流的發展,大灣區也進階“分鐘級配送”,京東“分鐘達”預計6月率先在廣州試點,未來將在大灣區全面鋪開,將繼續帶動在線消費的增長。
●智慧物流引領灣區科技創新發展
在改革開放40周年的大背景下,規劃的出臺對于站在第二次改革開放的廣東而言,無疑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根據政府的規劃,堅定不移擴大開放,圍繞形成全面開放的新格局,以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為重點,著力推動大灣區在科技創新能力和生態環境質量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打造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顯然,“科技創新”是粵港澳大灣區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近日,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劉強東在一次主題演講中表示,當下智能技術的高速發展,不但對企業、對產業、對經濟,而且對社會、對人類來說,既是重大的歷史機遇也是巨大的根本挑戰——“在智能時代來臨的時候,你的態度、你的變化在決定著你的未來。”
眾所周知,華南珠三角是全國重要的家電產業基地,對家電物流包括倉儲、干線運輸、末端配送、安裝服務等有著強烈的需求。京東物流通過多層級的倉網布局、供應鏈全鏈條服務、集約化管控、大數據管理分析等,減少家電搬運、周轉次數,精準預測需求提前備貨,從而降低灣區家電企業物流成本,提高行業運營效率、服務水平,帶動企業銷售的提升,甚至有效幫助廠家進行生產和備貨決策。
而隨著“人工智能”新技術的發展,以及大灣區發展對外開放窗口的重要性,物流行業迎來了新一輪的機遇和挑戰,同時也在經歷著快速的變革和創新。京東集團作為一家技術驅動型公司,在大灣區的建設中,尤其是智慧物流的發展過程中,發揮了積極重要的作用。
早在2014年6月,京東集團就在東莞市麻涌鎮螺村東環路易商物流園內,啟動了京東自建的麻涌分揀中心,它是京東亞洲范圍內建筑規模最大、自動化程度最高的現代化智能物流項目之一。主要承接3C、小家電訂單生產,直發廣州、東莞、河源三大城市,超過200多個站點,是華南第一個矩陣分揀中心,也是全國第一個擁有全自動機器人設備的分揀中心。
京東物流經歷十余年的不斷積累,目前已經實現倉儲、分揀、運輸、配送、客服全供應鏈環節的無人化,在技術研發、場景應用、政策推動上走在了全國乃至全球前列。隨著大灣區的國際化發展,以京東物流為代表的科技物流企業,運用科技的創新對供應鏈降本增效,助力灣區產業升級的同時,向世界展示在智慧物流的探索和應用,打造中國乃至全球智慧物流的“新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