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1568家省級以上工業園區,產值占國內工業總產值的60%以上,創造了50%以上的GDP。讓工業園區率先實現生態轉型,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突破口。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有全球最完整、最具規模的手機研發制造產業鏈,張家港保稅區有世界最大的糧油工業生態生產基地,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的資源再生加工示范區,山東濰坊濱海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一水五用”綜合利用模式……這些看起來風馬牛不相及的新技術后面,有一個共同的名稱——生態工業鏈。
在過去幾年間,全國已經構建十多個領域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生態工業鏈。這些生態工業鏈條,有的是利用廢棄物作為原料的靜脈產業鏈,有的是資源反復利用的循環產業鏈,有的是產業合理布局的綜合利用鏈,一個共同的特點是廢物的減量與循環利用,使得污染排放降到最低水平。
全國1568家省級以上工業園區,還有各類功能區、集聚區和工業集中區數千家,產值占國內工業總產值的60%以上,創造了50%以上的GDP。“從各級開發區、工業園區尤其是國家級開發區的生態化建設和改造入手,率先在這些園區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并逐步發揮其示范、輻射作用,這是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破解資源環境瓶頸的重要途徑,也是建設生態文明的現實突破口。”國家環保部科技標準司司長趙英民說。
轉型提升
傳統工業生態化轉型是工業園區提升的重要抓手。可以說,工業園區,尤其是國家級開發區,是中國先進生產力的最集中的地方,是工業組織最有效率的地方,是中國資源能源利用率最高的地方,是優秀人才最聚集的地方,也是管理體制機制最靈活高效的地方。
但經過幾十年發展之后,傳統的工業園區遇上了瓶頸——工業集中的地方,往往也是資源消耗、污染排放集中的地方,一些工業園區的環境容量已達極限,工業項目的承載空間幾乎為零,原有的發展模式難以為繼。
“當前,影響我國可持續發展最突出最強烈的約束就是資源和環境的約束,在工業生產領域這種約束更為突出。”趙英民說,這就要求我們在發展中促轉變、在轉變中謀發展,下大力氣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從根本上破解資源環境硬約束,實現生態文明和科學發展的目標。
傳統工業園區需要轉型,實現生態化轉型是一個重要的抓手。由環保部率先提出的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得到了商務部、科技部的支持,從2007年開始,三部門聯合推進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建設,取得了積極進展。
什么是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
這在空間上不是一個新的園區,而是由環保部按照生態經濟的要求制定相關標準,優先在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區等工業園區合理規劃循環經濟產業鏈、培育生態產業網絡體系,實現資源共享和產業共生,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和產出率,推動經濟發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園區示范內容既包括具有良好產業基礎的園區轉型探索,也包括傳統制造業基地的優化升級;既包括國民經濟重點行業生態工業鏈的構建,也包括園區層面公共基礎設施和循環經濟網的形成。
“不僅園區內各個企業排放要達到國家標準,整個園區的單位GDP能耗、水耗、二氧化碳排放也都要達到相應的要求。”趙英民說,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建設涉及產業結構調整、基礎設施建設、科學技術創新和環境綜合整治等多個方面,涉及生產、流通、消費各個環節,是工業園區轉型提升的重要抓手。
環保新路
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建設不是強制性的,而是由園區自行申請創建。這樣一種全新的機制,效果如何呢?
趙英民介紹說,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建設有兩道門檻,一是同意其創建,這需要滿足一定的標準,目前全國已有66個工業園區申請創建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二是創建成功,全國已有17個園區通過驗收。“各地申請創建的積極性非常高,說明園區本身有轉型提升的驅動力。”
而17家通過驗收成功創建的工業園區,則用“一升一降”兩組數據說明了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建設的成效:17個園區在平均3年至4年的建設周期內,平均工業增加值增長率超過50%,COD和SO2排放量下降約20%和40%,遠高于國家“十一五”期間COD、SO2分別減排12.49%和14.29%的平均水平。同時,單位工業增加值的COD排放量、SO2排放量、新鮮水用量和固廢產生量平均下降幅度均超過20%,有力地支持了區域環境保護和節能減排。
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建設,并非只是生產領域,而是涉及生產、流通、消費的全過程。趙英民說:“這是環保工作由傳統的末端監管向生產、流通和消費全過程延伸的一種探索。”
不僅如此,這可能還意味著環保工作更高層次的變化——建設美麗中國,從生態文明的高度,環保工作已經成為重大戰略,不僅僅是環保部門一家的工作,許多相關的政策都會與環保考核結合起來。趙英民透露,環境友好型政策的激勵機制正在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建設過程中逐步形成,比如商務部、科技部一系列配套政策,在考核的時候增加生態工業示范園建設考核的權重,在政府采購等消費政策上增加必須是環境友好型產品的規定等。“環保工作是綜合性工作,相關政策也慢慢會變成綜合性政策。”趙英民說,生態文明的要求正在各項政策中體現出來,這是環保新道路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