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城市化加速發展,世界城市尤其是較為發達的城市,飽受"城市病"的困擾。"智慧城市"這一新興詞匯應運而生。智慧園區是園區信息化基礎上的2.0,是智慧城市的重要表現形態,其體系結構與發展模式是智慧城市在一個小區域范圍內的縮影,既反應了智慧城市的主要體系模式與發展特征,又具備了一定不同于智慧城市的發展模式的獨特性。
隨著國內智慧城市建設步伐的不斷加快,黨中央和國務院也更加注重智慧園區的建設與發展,從2012年至今,頒布了多項政策推進智慧園區的建設,國內更多的各類型園區投身于園區的智慧化建設中。
一、智慧園區所面臨的三大挑戰
1、提升園區的管理服務水平
目前很多園區都有一個通病,那就是只注重建設開發,而忽視了運營服務。如何推動整體園區運營管理體系的智慧化,如何提升園區整體的服務水平,是智慧園區建設面臨的一大挑戰。
2、增強園區的品牌影響力
我國各類形態的園區數量達數千個,并且數量還在持續增加,這種供需不平衡的情況還在加劇。如何樹立園區的品牌并擴大品牌的影響力,如何高效地吸引相關行業和產業企業入駐園區,是智慧園區建設所面臨的挑戰之一。
3、保障園區的經濟效益
園區運營需要專業的技能,因此也需要更加專業的團隊去進行全面的規劃,為園區開辟可行的運營模式和盈利空間。如何更加有效地形成相關產業簇群和產業鏈簇群,從而有效提升園區及相關地區的產業結構,對區域經濟起到有效的推動。
那么智慧園區究竟該如何發展呢?我們認為做好下面的六點很關鍵:
1、智慧城市進入創新創業階段,瞪羚、獨角獸是爆發式成長的著力點
智慧城市要實現爆發式成長,需要從智慧城市專業化園區做起,培育獨角獸、抓瞪羚。
2、智慧城市專業園是未來專業化科技園建設需求點
智慧城市專業園具有四大特征:基于產業定位的智慧新業態,基于發展方式的內生創業,基于成長路徑的產業生態,基于信息化建設的云網端。
3、聚焦具有廣泛市場前景的新興領域,發展智慧新業態
圍繞智慧城市產業,聚焦新興領域,選擇符合國家戰略布局方向、技術熱度高、技術成熟度高、政策支持力度大、市場需求前景廣的產業作為智慧園區的主導產業。如云計算、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虛擬現實等。
4、打造智慧城市專業化眾創空間,促進園區創新創業
聚焦智慧城市專業細分領域,打造專業化眾創空間,集聚創新資源、改革創新體制、完善創新服務鏈條,激發園區創新創業活力,以創業推動園區內生增長。
5、轉變招商思路,以新招商模式引入高成長企業
大項目大招商時代已經過去,產業鏈精準招商正在實施,新經濟新招商將成為未來發展的新趨勢。
新經濟招商的核心思路主要表現為:平臺招商、新業態招商、科技招商等。
6、圍繞瞪羚、獨角獸,構建開放式產業生態,推動智慧城市爆炸式發展
第一步:圍繞瞪羚獨角獸企業構建產業集群;
第二步:建設智能化服務載體,如,專業化眾創空間、智慧化園區服務、智能化基礎設施等;
第三步:搭建園區產業創新服務體系,提供基金等金融服務、活動服務、商業模式服務等,構建完善開放的產業生態,以企業高速成長帶動園區爆炸式發展。
二、智慧園區的未來發展趨勢
信息化:信息基礎設施與電子政務
智慧園區建設初期依然是以信息基礎設施、電子政務為重點。首先,智慧園區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主要沿著“寬帶、融合、泛在、安全”的方向發展,不斷夯實寬帶網絡建設。其次,智慧園區建設中非常注重公共領域管理與服務,緊緊圍繞公眾需求,加快建設面向個人用戶的社會信息服務網絡,建立惠及人人的電子政務平臺和公共服務體系。
互動發展:強化與園區產業的互動發展
一方面,智慧園區將會朝向創新化、生態化發展。未來智慧園區建設將會更加注重高新技術、生態環保型等產業的發展,融入低碳管理理念將新的技術、管理手段、管理平臺與園區的創新結合在一起。另一方面,智慧園區建設與園區產業發展相結合。引入一批發展潛力大、市場前景好的智慧產業,逐步形成“智慧制造”到“智慧服務”一條龍園區產業格局。
管理融合:智慧園區管理與城市化管理進一步融合
產業園區透過核心和關聯產業的聚集,達到產業規模效應,人才和知識聚集,生產力提升,供應鏈效率提升。未來城市發展與管理可以以智慧園區建設為牽引,拉動智慧城市建設,并將智慧園區的管理職能融入到智慧城市的管理體系建設中去,實現智慧園區管理與城市化管理的高度融合,打造極具區域影響力的“智慧化”城市管理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