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云計算界的“后起之秀”,中國無疑將是增速最快的市場之一。據清科研究中心測算,中國云計算服務市場規模正以年平均50%的速度增長,預計到“十二五”末,中國云計算服務市場規模將達到136.69億美元。
今年,工業和信息化部針對云計算的“十三五”規劃已經啟動,將重點培育龍頭企業,發揮其對產業發展的輻射作用,打造云計算產業鏈。與此同時,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工信部等部委更進一步組織實施2014年云計算工程,表示將專項重點支持公共云計算服務平臺建設、基于云計算平臺的大數據服務、云計算和大數據解決方案及推廣項目3個領域。相信隨著云計算“十三五”規劃的進一步落地,未來信息設備國產化的步伐有望進一步加快,云計算行業有望迎來爆發式增長。
國家政策扶持積極推進云計算產業
除此之外,國家刺激信息消費的政策也有利于培育云計算的市場空間。據工信部電信研究院通信標準研究所互聯網中心主任何寶宏介紹,中國政府每年在信息化市場的采購額超過500億人民幣,是公共云的10余倍,政策正在引導政府采購云服務?! ≌品胀獍苯永瓌游覈朴嬎惝a業發展。在工信部及財政部、中央國家機關政府采購中心的支持下,可信云認證已公布首輪通過企業名單,可信云采購試點也即將開啟。根據工信部電信研究院等權威機構的預測,政企信息服務市場規模有望在未來幾年內達到500億元。國泰君安的最新研究報告也顯示,2014年~2016年中國政府云服務采購預計將增長16倍,從4億增長為63億元,年復合增速151%。毋庸置疑,政府云服務外包即將成為云計算的重要推手。
軟件與信息服務業研究所研究員陳光表示,今年上半年,我國政府繼續大力推進云計算發展,利用云計算重大工程和試點示范等手段推動技術和應用創新,國內云計算發展呈現快速成長之勢。展望下半年,傳統IT企業將加速向云計算、大數據等高端信息服務領域轉型,我國云服務企業將探索將業務范圍擴張到海外業務,政府部門的云計算應用需求會不斷擴大,我國云計算發展的整體環境將進一步優化。
另一方面,云計算安全、大數據隱私保護是產業快速發展和應用的重要前提。在“棱鏡門”事件后,信息安全被提升至國家戰略高度,云計算服務成為了網絡安全審查的對象之一,這給國內相關企業提供了進口替代的機遇。與此同時,在金融行業“去IOE”的浪潮涌動之下,高通、微軟因涉及行業壟斷在我國遭到反壟斷調查,這同樣也彰顯出監管層對國家信息安全問題的關注度。
各地方紛紛響應大力規劃云計算
今年2月,哈爾濱市和“西安-西咸新區”獲得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工信部的聯合批復,成為第二批國家級云計算服務創新發展試點示范城市。此后廣東省發布了《廣東省云計算發展規劃(2014-2020年)》,貴州省發布了《關于加快大數據產業發展應用若干政策的意見》和《貴州省大數據產業發展應用規劃綱要(2014-2020年)》,著力推動云計算在城市建設和行業發展中的應用。
另外,由呼市人民政府與工業和信息化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中心合作,組織專業人員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編寫了《呼和浩特市云計算與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按照《規劃》,呼市將以云計算數據中心和大數據平臺建設為切入點,打造呼市云計算和大數據產業集群,將呼和浩特建設成為綜合、全面的數據中心,形成服務于全國的樞紐型云計算基地。
《規劃》明確了下一階段云計算產業發展的重點任務:一是建設云計算數據中心,打造云計算產業基地。二是延伸云計算產業鏈,加快云計算行業應用落地。三是發展大數據產業,拓展大數據應用服務。四是提升基礎網絡,支撐云計算和大數據產業發展。通過規劃的實施,預計到2020年,呼市云計算和大數據產業產值可達到300億元,將形成基礎網絡發達,安全保障有力,數據資源聚集與整合效應明顯,數據中心布局合理的新局面,成為“草原絲綢之路”的戰略樞紐。
再有,北京市經信委與河北省工信廳此前正式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京冀兩地將發揮中關村示范區大數據產業優勢,共建張北云計算產業園,張北云聯數據中心、“京北云谷”云計算與智慧產業基地等項目入駐該園區。其中,“京北云谷”的定位是建成京津冀區域規模最大的云計算與數據中心產業基地。
品牌企業著力打造云計算“強國”規劃產業藍圖
此前,阿里云宣布深圳數據中心正式開放運營,加速布局華南市場。這是繼杭州、青島、北京、香港之后,阿里云在全球開放的第五個數據中心。阿里云深圳數據中心主要輻射以深圳、廣州為中心的華南區域,滿足該地區商貿企業、政府科研機構、金融機構以及創業公司對彈性計算能力的需求。該數據中心依照7級抗震設計,8級抗震結構的標準進行建造。從變電站線路引入、UPS供電到每一臺服務器都是雙路供電,以實現數據中心的不間斷供電運轉;并確保24小時以上不間斷供水,數據中心可用性達到99.995%以上,具備抵御一定自然災害的能力。
從數據中心的布局上看,阿里云已相繼在華東、華北和華中地區擁有三大數據中心,并通過香港數據中心輻射海外用戶,而深圳數據中心的建立,將更好地覆蓋華南以及珠江三角洲一帶。至此,阿里云已基本建成覆蓋全國和熱點經濟區域的云計算網絡,為進一步擴展海外市場打下堅實基礎。
浪潮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浪潮”)與金蝶國際軟件集團有限公司(簡稱“金蝶”)也在今年宣布將在產品研發、方案融合、市場、營銷等領域達成戰略合作。這是國內兩家重量級IT廠商的突破性合作,浪潮作為國內唯一一家軟硬一體化的云計算領導廠商,金蝶作為中國軟件市場的領跑者,雙方將聯手促成浪潮政務云、國產關鍵主機系統與金蝶中間件Apusic系列產品的技術融合與市場協作,從而實現合作共贏。
另外,上海萬得信息(Wind資訊)已與IBM達成協議,將把IBM基于云計算的風險管理軟件,IBMAlgoRiskServiceonCloud和本地安裝的IBMAlgoOneRiskAggregator,集成到其金融終端上,為其用戶的高級投資組合和風險分析提供了一個完全定制化的,集成的風險框架,這在中國還屬于首例。
藉此混合式解決方案,Wind資訊可以利用IBM的風險管理技術,在云端進行復雜的風險數據處理,并且根據中國法律的規章要求,確保數據不流出中國,以滿足其所有客戶數據的保護及保密要求,提高投資者信心,快速制定投資決策,從而為維護中國金融市場的安全與穩定作出貢獻。同時,Wind資訊也能藉此為其用戶提供全球領先的金融風險管理服務,以滿足日益復雜的商業環境需求。這一全新的解決方案預計將在今年年底之前推向市場。
金融機構擁抱云計算興業銀行得以大豐收
經中國銀監會推薦,興業銀行申報的“面向銀行業金融機構的金融云服務平臺建設及應用推廣項目”通過了國家有關部門評審,納入國家云計算工程,獲得2014年國家云計算工程專項資金支持。
據項目負責人、興業銀行同業業務部總經理鄭新林介紹,該項目擬于兩年建成能支持300家中小金融機構科技輸出、財富管理、支付結算和作業支持等金融服務需求。截至2014年6月末,與興業銀行建立信息系統建設合作關系的金融機構已達228家,其中已上線90家。目前該行已成為國內最大的商業銀行系統提供商之一。
該行此次申報的“面向銀行業金融機構的金融云服務平臺建設及應用推廣”項目,是通過構建金融云服務平臺基礎資源架構,突破異構虛擬化、分布式海量存儲、大規模資源調度與管理等云計算關鍵技術,建設服務營運、服務管理、開發部署和運維管理平臺,解決服務計量、應用開發和自動化部署和運維一體化等關鍵技術問題,構建完善的金融云產品平臺。
該平臺建成后提供的可定制、可擴展的多租戶金融服務,有利于提高金融行業數據中心資源利用率,減少系統建設成本和運維管理負擔,助力眾多中小金融機構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加快業務發展步伐,應對日益迫近的利率市場化和金融脫媒化挑戰。同時,也將促進各類金融產品更加高效地向國內三、四線城市及廣大農村地區輸送,更廣泛地滿足城鄉金融需求。
金融云計算論壇共話云端創新與安全
基于云計算產業內的現狀,為進一步加強行業內交流、直面行業訴求、提升行業競爭力,由CDMCEvents決策者會議主辦的金融云計算論壇將于10月23-24日在上海正式召開。
大會以“創新云計算技術、開放大數據平臺、引領未來互聯網金融新模式”為主題,將匯聚來自銀行、證券、基金、保險等金融機構的高層管理人士、科技信息部主管、數據運營中心負責人、云計算供應商等行業專家,就云計算最新技術和解決方案、動態和趨勢、云計算信息安全、金融大數據、金融云計算成功應用案例等各個層面的問題作深入而全面的探討,共同推進云計算在金融領域的持續健康發展。
金融云計算論壇將以豐富多樣的形式呈現給金融云計算行業高端人士。無論是一對一商務洽談、茶歇、還是頒獎盛典,都將成為企業展示產品、服務及項目、提升業務的理想商務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