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閑農業,是現代農業與旅游業相結合的新型產業,它利用農業資源環境、田園景觀、農業經營活動等條件,通過規劃設計和開發利用,為城里人提供觀光、旅游、休閑活動的場所。
另一方面,休閑農業利用農業景觀資源和農業生產條件,發展觀光、休閑、旅游的一種新型農業生產經營形態,也是深度開發農業資源潛力,調整農業結構,改善農業環境,增加農民收入的新途徑。
以農業生產為基礎的休閑農業園區,該如何規劃設計呢?我們將其概括為“四個理念,五個原則”。
四個理念
1.開發與保護并舉的理念
我國是一個具有幾千年悠久歷史的農業古國,在傳統的天人合一的東方哲學思想下,營造了人與自然和諧的生態農業。
我國傳統農業中早就有了“天人合一”的辨證認識,并用于指導農業生產。
今天的休閑農業園區規劃建設和園區內的農業生產經營、休閑體驗等活動以與自然和諧共存為最高準則,必須遵循自然生態規律,在保護、開發、培育資源與環境的過程中提高農業的開發和利用,以確保園區景觀的完整性、原始性和生態性。
此外在加大鄉土文化資源和農業旅游資源整合力度的同時,力求達到自然景觀、人文景觀與園區景觀的和諧統一;在保護農耕文化和民俗傳統文化的同時,加大現代科技農業、農業科研基地、示范基地、培訓基地、休閑觀光示范園的開發建設力度,實現農業與休閑旅游業的結合。
2.大力推行社區經營的理念
中國臺灣地區的休閑農業園區的“園區”概念,被賦予了具有地方意義的community(社區)的理念,而不再只是一個強調專業生產的屬于工業特質的park(廠區)概念。
我國臺灣休閑農業園區社區經營的理念是整合農場、農園、民宿或所有景點,使其由點連成線,再擴大成面,最后以策略聯盟方式構成帶狀休閑農業園區,并適時開展以策略聯盟方式結合的“社區”理念來推動各項工作,從而走在了休閑農業園區規劃建設的前列。
目前臺灣地區休閑農業園區成為輔導農民順利轉型經營休閑農業及創造農村地區就業機會的載體。
中國內地的休閑農業園區建設可充分借鑒臺灣地區關于園區大力推行社區經營的理念,改變以往經營思維,有條件的園區可朝向精致農業政策的延伸轉型。
這樣可以改變大陸休閑農業在空間布局上呈現出的“遍地開花”的發展現狀,徹底杜絕掛個牌子就采摘、各自為政、缺乏系統管理、發展特點不突出、缺乏宏觀系統的規劃等弊端。
3.因地制宜,體現特色的理念
農業生產具有強烈的地域性和季節性,發展休閑觀光農業必須根據各地區的農業資源、農業生產條件和季節特點,充分考慮其區位條件和交通條件,因地、因時制宜,突出區域特色。
特色是休閑農業發展的生命之所在,越有特色其競爭力和發展潛力就會越強,因此園區建設要與實際相結合,明確資源優勢,保持其“人無我有,人有我新、我精、我特”的壟斷性地位,使園區建設更直接地為園區服務、為旅游服務。
4.堅持“農游”相結合的理念
休閑農業的特點是將農業與旅游業相結合,休閑農業通過旅游業的開展而走向市場,建立自己的市場地位,提高自身的價值,獲得巨大經濟效益。
同時,休閑農業為旅游業的發展開拓了新領域,豐富了旅游的內涵,促進了現代旅游業的發展。
休閑農業園區充分利用原有的旅游景區和景點,擴大和增加休閑觀光農業項目,通過兩者之間的相互帶動,發展“農游合一”的新型產業,從而在城郊營造優美宜人的綠色游憩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