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人口結構調整的速度不斷加快,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狀況也日益加深,老年人的居家生活狀況也引起了社會各界人士的重視。目前,我國正在積極探索養老行業發展的方向,努力為老年人提供一個舒適而又溫馨的養老環境。
當前,我國正處于工業化、城鎮化、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階段,生態環境和生活方式不斷變化,養老資源的供給地區間差異較為明顯,如何確保老年人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為老年人創造出良好的養老環境,成為了我國實現現代化轉型中必須解決的問題。
我國智慧養老需求極為迫切
進入21世紀,受社會發展的外部狀況和人們思想觀念轉變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我國的人口生育率和出生率不斷下降。與此同時,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速度的不斷加快和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人口的死亡率也有所下降,人口老齡化形式嚴峻。
隨著發展環境的轉變,目前,我國的生育率已經降到更替水平(同一批婦女生育子女的數量恰好能替代她們本身以及她們的伴侶,當凈人口再生產率為1.00時,恰好等于更替水平)以下,人口的預期壽命和死亡率也接近發達國家水平。隨著20世紀中期出生的人口陸續進入老年,21世紀前期將會是我國人口老齡化發展最快的時期。
業內人士認為,近兩年我國老齡人口逐漸呈現出爆發式的增長趨勢。據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有2.41億人,占總人口17.3%;預計到2050年前后,我國的老年人口數將達到峰值4.87億,占總人口的34.9%。如此龐大的老年人群體如何安度晚年,如何實現智慧養老,引發了全社會的關注。
面對如此嚴峻的養老形式,我國相關部門積極采取措施,努力為老年人提供一個安全、舒適的養老環境。同時,將智能技術運用到養老行業,促進老年人享受優質的老年生活也成為了當下智慧養老行業發展的一大趨勢。
政府新政策發布助力智慧養老
在人口老齡化形式嚴峻、養老產業的發展急需指導之時,我國政府出臺了多項政策來加快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的發展,并給予智慧養老產業以政策支持。
早在2017年2月,工業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國家衛生計生委就制定了《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該文件提出,到2020年,我國要基本形成覆蓋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健康養老產業體系,建立100個以上的智慧健康養老應用示范基地,培育100家以上具有示范引領作用的行業領軍企業,并打造一批智慧健康養老服務品牌,該文件提供了智慧養老產業發展的具體標準,對智慧養老產業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指導作用。
今年8月,面對新的發展實際,工信部、民政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聯合公布了《智慧健康養老產品及服務推廣目錄(2018年版)》的智慧養老新政策,該政策的出臺適應了當下智慧老產業發展的新需要。
據了解,《智慧健康養老產品及服務推廣目錄(2018年版)》中的推廣目錄涵蓋了包括健康管理類可穿戴設備、便攜式健康監測設備、自助式健康檢測設備、智能養老監護設備、家庭服務機器人等5大項56個產品類項目。
同時,該文件還涵蓋慢性病管理、居家健康養老、個性化健康管理、互聯網健康咨詢、生活照護、養老機構信息化等6大項59個服務類項目。《智慧健康養老產品及服務推廣目錄(2018年版)》的公布,對于2018年我國智慧養老產業的發展做出了具體的規劃,為智慧養老產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智能技術促進產業發展
在政策的指導下,運用智能技術來推進智慧養老產業的發展也成為了新時期智慧養老產業發展的關鍵點和突破口。當下,世界各國都將智能技術融入金融、醫療、教育等多個行業,新興技術推動行業發展的作用也逐漸凸顯出來。因此,利用智能技術推動智慧養老產業的發展也符合智能養老行業發展的客觀需要。
總體來講,利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智能硬件等新一代智能信息技術,能夠有效地實現個人、家庭、社區、機構與健康養老資源的有效對接和優化配置,推動健康養老服務智慧化升級,并提升健康養老服務的質量和效率。
例如,智能技術在養老機構的運用。通過智能技術構建的養老機構智能信息化管理系統,不僅可以對養老機構的日常運行、入住老人以及養老機構的工作人員進行科學管理,還可以通過物聯網設備對老年人的人身安全及身體健康狀況進行實時監控。
與此同時,入駐養老機構老人的子女也能通過相應的服務軟件實時查看老人在養老機構的生活及健康情況。包括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智能信息化技術在養老機構的充分運用,可以提高養老機構的管理效能,并降低養老機構的運營風險。
在我國人口老齡化形式日益嚴峻的背景下,將智能技術運用于智慧養老產業是促進養老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未來,隨著物聯網等智能技術的不斷成熟和政企聯手合作效果的日益彰顯,我國的智慧養老產業發展將會朝著智能化、人性化方向快速推進,整個智慧養老產業將取得新的發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