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工業或將成為破解庫區產業基礎薄弱的“鑰匙”。記者4月9日從市經信委獲悉,以萬州為中心、輻射10個周邊區縣的《三峽庫區汽車產業帶規劃》已經出爐,通過對庫區汽車產業鏈進行整合,吸引大量配套企業入駐,未來庫區汽車產業將形成千億元規模。
發展汽車產業帶有“先天條件”
去年底,市經信委在庫區調研后認為,發展污染較低的汽車產業,是發展庫區經濟的較好選擇,而且建設庫區汽車產業帶有多個“先天優勢”。
區位優勢。庫區汽車產業帶區域內即將實現高速路網全覆蓋,貫穿整個區域的長江水道,也提供了運輸便利。另外,庫區汽車產業帶地處重慶主城、湖北兩個汽車產業區中間,距重慶主城、湖北十堰等大型整車生產基地直線距離不超過250公里,可就近形成配套。
勞動力資源富集。庫區地域寬廣,人口眾多,如開縣等區縣一直是對外輸出勞動力的主要地區,具有豐富的勞動力資源。
政策“洼地”。西部大開發、統籌城鄉試驗區、庫區對口支援等多項政策持續推進,可增強汽車整車及配套企業落戶庫區的吸引力。
裝備制造業基礎良好。萬州、墊江等地裝備制造業都有較好基礎,庫區目前已具備房車、專用車等整車項目的入駐條件。
以龍頭企業帶動配套產業
按照《規劃》,三峽庫區汽車產業帶將以萬州為中心,輻射開縣、云陽、長壽、墊江、梁平、忠縣、奉節、石柱、巫山、巫溪等11個區縣。其發展路徑是依托已落戶萬州的長安跨越等龍頭項目,通過引入一、二類配套供應商,形成發動機、變速箱等31個重點配套項目和車用玻璃、儀表臺板等82個一般配套項目。
市經信委汽車處負責人稱,庫區未來將形成完備、具有競爭力的汽車配套體系,建設專用改裝汽車產業集群,并利用政策優勢和產業前景,吸引更多整車企業和零部件企業落戶。
目前,長安跨越商用車第二生產基地已形成17萬輛年產能,并計劃擴能至年產商用車30萬輛。“一旦庫區整車產能邁過30萬輛這道門檻,將對零部件配套企業產生更大的吸引力,這也是建成庫區汽車產業帶的前提保障。”
汽車配套項目已競相入駐
作為國內汽車工業基地,目前我市汽車產業主要集中在主城布局。雖然三峽庫區汽車產業規模較小,但通過對產業鏈進行整合,吸引整車及配套企業入駐,庫區汽車產業帶前景讓業界看好。
“為推動庫區汽車配套產業發展,我們已擬定了一攬子計劃。”長安跨越車輛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該公司已與忠縣簽訂合作協議,在當地建設長安跨越配套產業園,計劃引進10余家零部件配套企業入園,并提供技術支持。另外,長安跨越還計劃組建三峽庫區汽車產業發展基金,為落戶忠縣的配套企業提供融資貸款。
目前,重慶廣為機電、寧夏中田特種車輛等多家市內外汽車配套企業,已先后進駐長安跨越汽車配套產業園,開建年產15萬套汽車專用油箱、15萬套汽車底盤沖壓等項目,提供1500多個就業崗位。
亟需補齊配套產業“短板”
庫區汽車產業帶蘊藏商機
培育三峽庫區汽車產業帶,關鍵在于破解零部件配套采購難題。市經信委汽車處負責人表示,在引進汽車龍頭企業進駐的同時,需提升庫區本地配套率,形成“整車+零部件”的產業集群。
長安跨越公司介紹,目前其萬州基地所需零部件主要從主城等地采購,運費不菲。按照發展規劃,到2020年萬州基地年產能將達30萬輛,降低零部件采購成本勢在必行。
據了解,目前庫區汽車業本地配套率不足20%,按照規劃,今后這一數字將提升到70%以上。屆時,除整車企業的零部件采購訂單,基礎設施、物流等產業商機也將隨之出現,在增強當地汽車產業市場競爭力的同時,為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帶來更高的效益。
市經信委透露,目前庫區汽車產業亟需引進的配套項目包括發動機、變速箱、缸蓋、曲軸、車用玻璃等30余類。有實力的配套企業,可考慮去庫區“掘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