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董家口社區在黃島區泊里鎮開工,拉開泊里小城市建設的大幕,這里總建筑面積27萬平方米,涉及沿海13個漁村。工程第一期包括居民安置樓 、社區服務中心,配建村集體發展用房,用于對外出租。入住董家口社區的居民將使用壁掛式天然氣爐取暖,減少花費,漁民可繼續出海,也可以轉行做產業工人。
先建樣板房讓村民參觀
泊里鎮董家口社區屬功能整合型社區,由青島港投集團投資建設,一期涉及堯頭一村、二村、三村、四村,共1112戶、3450人,社區功能齊全,除了居民安置樓以及社區服務中心外,還配建村集體發展用房,用于對外出租經營,以增加集體收入。
社區建設一期工程總體規劃由山東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負責,社區單體規劃、施工圖設計、項目報批、環評、立項等工作正在有序推進中。
為了讓社區居民享受更好的居住環境,2013年將推進董家口社區、河道綜合治理、中央商務區城市綜合體和“商糧物供”片區改造等10大工程,泊里鎮黨委書記密德生在開工儀式上提到,“把董家口社區打造成青島西海岸環境優美、功能齊全的標志性工程,人民群眾滿意的智慧型、生態型城市社區。啟動董家口社區周邊村莊和鎮駐地舊村改造,在鎮區東部再造一個新城區。”
作為新型社區,董家口社區的設計花了很多心思,泊里鎮副鎮長丁金軍介紹,他們將先建設4棟樣板房,讓村民參觀后再進行拆遷事宜,在考察階段,考慮到董家口有個優勢,就是中石化LNG項目的輸氣管道從鎮里經過,社區在冬季采暖時可以引進天然氣,采取壁掛式天然氣爐取暖。雖然入戶時設備費用較高,每戶約1.5萬元,但是使用后,居民的花費少了,也起到節能環保的效果。
成立部門專幫村民就業
泊里鎮董家口社區是為港口建設第一批搬遷村莊而建立的配套社區,也是當地小城市建設的轉折點。為了完善各項生活配套設施,泊里中心中學、信陽中學、董家口小學和中心幼兒園現代化學校將于今年完成改造升級。泊里中心衛生院也加快標準化、規范化醫院建設,盡快建成黃島區西南部醫療救治康復中心。
在儀式啟動現場,不少居民都在圍觀社區建設平面圖,家住堯頭一村的管老漢說,搬新家雖好,但心里惦記著兩件事,一是村里拆遷后,可能就不方便出海打魚了,所以希望倆兒子能有個工作,另一個是自己年紀大了,希望能住上低點的樓層。
對此,丁金軍答復,村民就業不成問題,首先,社區本身就需要一大批人,如物業服務人員、清潔工、保安等崗位。目前已經有500多名居民實現了農民向產業工人的轉型,有一個專門的辦公室,負責協調董家口內各企業招聘。如果村民擔心當工人技術不行,可參加免費培訓,讓他們到附近公司上班。至于樓層問題,為了公平起見,將采取抓閹的方式決定,然后村民可以自行調換房屋,“海邊將建4個停船碼頭,村民想繼續出海也可以”。
規劃26處社會產業園區
2013年,黃島區確定開工建設12個集聚型社區,董家口社區是其中一個。為加大社區產業支撐 ,實現農民生產方式從根本上轉變,黃島還規劃了26處社區產業園區、72處社區服務中心。
截至3月底,今年計劃開工的12個集聚型社區,均已形成建設方案,計劃建成的72處社區服務中心已有39處開工,其余33處已完成規劃。黃島區對近兩年規劃建設的26個集聚型社區進行產業園區規劃,預計6月底前編制完成,年內全部啟動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