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車聯網發展現狀及面臨問題和挑戰
科技飛速發展,智能手機普及之快,讓消費者慢慢培養出使用互聯網的習慣。
車聯網,就是將汽車也變為互聯網的一個終端,將汽車也變為互聯網的一部分,通過車輛數據收集—汽車網絡互聯—云中心控制調度這三個步驟,從而實現客戶、汽車廠方、第三方公司、交通部門等多方面的利益共贏,使我們的汽車出行更加安全、高效與智能。目前中國汽車市場規模全球第一,而車聯網行業處于成長階段,潛在的市場規模巨大。車聯網和物聯網有著密切的聯系,車聯網是物聯網在智能交通領域的運用,車聯網項目是智能交通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車聯網的本質就是物聯網與移動互聯網的融合。
近年來,車聯網被認為是物聯網體系中最有產業潛力、市場需求最明確的領域之一,是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的重要方向,具有應用空間廣、產業潛力大、社會效益強的特點,對促進汽車和信息通信產業創新發展,構建汽車和交通服務新模式新業態,推動自動駕駛技術創新和應用,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車聯網成為國內外新一輪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的必爭之地,進入產業爆發前的戰略機遇期,正在催生大量新技術、新產品、新服務。車聯網技術向著智能化、網聯化方向演進,車載操作系統、新型汽車電子、車載通信、服務平臺、安全等關鍵技術成為研究熱點。車聯網產業鏈條長,角色豐富,跨界融合特征突出。ICT 產業與汽車、交通產業走向深度融合,新型汽車電子產品、車/路通信服務正在形成產業規模,汽車和交通服務創新日趨活躍,全新的產業生態即將構建。
實際上,最初的車聯網更多是指將汽車聯網,以及提供類似于導航、音樂、路況播報等少數互聯網服務,在AI、大數據、互聯網迅速發展的大環境下,車聯網的內涵和邊界也在不斷演變。除了滿足用戶的實際需求外,車企也應該借助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努力將車輛、車主、乘客等多方信息數據安全保護落到實處。
除了車企外,車輛管理部門在借助車聯網對車輛數據信息進行管理方面也大有可為。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監管部門可以將某一地區、某一時段車輛、人流等信息進行匯總,并上傳至云平臺。各地區通過共享車輛流通區域、時段等數據,可以及時進行車輛位置追蹤,以此對車輛進行統一管理和信息檔案的記錄。
基于實時數據,車聯網正增強著傳統驅動和無人駕駛車輛與用戶交互的方式。與過去相比,車聯網技術的應用,不僅改變了車輛之間信息隔絕、難于進行統一管理的狀況,還使車輛擁有了“數字化身份證”,這有力的遏制了車輛盜賣等情況的發生。
從整體來看,現在車企宣稱的車聯網,其實遠未達到真正意義上的互聯。而基于互聯基礎之上的車輛、車主等數據信息保護,也面臨著十分復雜的形勢。雖然5G已橫空出世,但是汽車上的網絡傳輸依然停留在3G時代,而3G網絡并不能完全滿足現在以及今后一段時間內對圖像和流媒體的傳輸需求,所以真正意義上的車聯網在目前還處于初級階段。在此階段,車輛之間的互聯互通還未大規模展開,這就給業內人士制定相應的解決方案提供了一定的時間。
隨著車聯網、云計算等技術的不斷進步,除了基本的出行服務外,第三方的娛樂、社交、資訊等一系列服務將實現更高水平的互聯互通。智能手機、智能硬件、車機多端等的互聯,也將構成車上、車下連貫的無縫服務生態。置身于其中的人們,不僅可以從認識層面上了解到車聯網的價值,也能在生活中感受到車聯網所帶來的便捷。
車聯網發展機遇及面臨問題和挑戰
車聯網在我國有著良好的發展機遇,不僅企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財力,而且政府對于車聯網也提供了眾多的政策支持。國家“十三五”規劃重點項目中,發改委把車聯網的智能終端傳感器列入國家重大項目之一,同時給予大量資金、政策上的扶持。我國是全球汽車最大的生產國和消費國,車聯網市場巨大,車輛已經成為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汽車這一新興移動終端,到由汽車組成的車聯網系統,牽動著我國又一條至關重要的經濟脈絡。
據《2017-2021年中國 車聯網 行業追蹤及整體需求市場追蹤分析報告》中統計,我國車聯網市場規模在2016年達到76.7億美元,據測算,2017年車聯網市場規模約114.4億美元。據相關調查測算,我國車聯網市場規模有望在2025年達到2162億美元,占全球市場的1/4,5年平均復合增長率將達到44.92%。從2005年至2014年,車聯網用戶數量從5萬增至910萬。自2016年,中國的車聯網開始進入快速發展階段,車聯網滲透率逐漸提升。據中國行業研究報告網調查測算,中國車聯網用戶規模將增長至2020年的4410萬戶左右,年平均復合增長率達27.67%;中國車聯網的滲透率由2016年的4.8%將上升為2020年的18.1%。
目前,車載導航、車輛盜搶追蹤定位等包含于車聯網內的服務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中國汽車用戶所認可與接受。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保障了車聯網服務所需要的信息傳輸的時效性。同時,包括3G網絡、藍牙傳播、數字電視等傳輸方式介入,為車聯網的信息傳輸提供了多個選擇。目前,在車聯網技術應用市場,出現了一些我國自主研發的,較為創新的車聯網技術應用。如安全和節能應用技術、智能救護車應用、客車公共服務平臺應用、語音駕駛系統等等。
我國車聯網行業發展的優勢在于汽車市場規模大,互聯網技術升級速度快,以及通信產業發達。在互聯網技術方面,我國地圖運營商的導航技術、廠商合作或自主研發水平上升、電子商務平臺不斷優化,為車聯網提供技術上的支撐與應用上的更多方向;而三大通信運營商的發展規模與移動數據的全覆蓋則為車聯網的發展鋪開更廣的道路。由于產業鏈的復雜性較高,涉及產業較多,整車廠商與營運商之間缺乏成功且有效的商業營運模式,產業整合難度加大。如何讓用戶買單這一問題一直影響著車聯網企業的發展。目前的商業模式尚不明了,商業模式需要用戶規模,要有用戶規模又必須要有商業模式。
在探討車聯網的未來時,人們往往忽略了與之匹配的商業模式。從目前已銷售車輛的車聯網裝車率和使用率來看,盈利的很少,大部分車聯網團隊還處于維持生存的階段。盈利少、運維費用高,成為壓死車聯網的“最后一根稻草”。實際上,車聯網本身具有豐富的盈利模式,比如很多關于車聯網大數據應用,尤其是通過車聯網的大數據開展車險業務,被不少人看重。
產業規模不斷擴大,但也面臨諸多問題和挑戰
當前,我國車聯網產業進入快速發展新階段,技術創新愈加活躍,新型應用蓬勃發展,產業規模不斷擴大,但也面臨諸多問題和挑戰:一是跨部門協同需要不斷深入。車聯網的跨行業、跨領域屬性突出,涉及工信、發展改革、公安、交通等多個部門,在政策、重大專項、標準制定、試驗示范等工作方面需要協同推進。二是核心技術有待突破。高端傳感器、新型汽車電子、車載操作系統等產業鏈高端環節競爭力較弱,技術積累仍需不斷加強。三是產業發展面臨挑戰。ADAS、傳感及雷達、車載芯片等產業領域與國外差距過大,需要在重點領域有所突破縮小差距、提升產業競爭力。四是安全問題存在隱患。車聯網安全防護體系、安全管理制度等尚不完善,數據安全和個人信息保護問題突出,特別是影響駕駛操控行為的安全保護問題亟需強化研究。
未來,中國有望發展為全球車載信息服務業最大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