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重點產業領導小組辦公室、省先進裝備制造業推進小組辦公室日前印發的《云南省先進裝備制造業施工圖的通知》(下稱《施工圖》)顯示,云南正結合自身資源稟賦,構建“3+2+2”裝備制造業產業體系,對智能裝備產業、汽車及新能源汽車產業、電力裝備產業、通用航空裝備產業等7大產業,實施梯次推進,推動全省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加速云南新舊動能轉換,賦能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轉型升級,爭取到2020 年,全省裝備制造業實現產值1700億元。
打造7條產業鏈
“3+2+2”裝備制造業產業體系是指重點支持3項有較大發展潛力、有一定比較優勢、產業帶動效應作用強的產業,即智能裝備產業、汽車及新能源汽車產業、軌道交通裝備產業;積極壯大2項云南已初步具有一定基礎、對東南亞南亞有一定比較優勢的、可以穩步推進的產業,即農業機械裝備產業、電力裝備產業;積極培育2項市場前景廣闊、在國內屬于新興領域的產業,即節能環保裝備產業和通用航空裝備產業。
《施工圖》以《云南省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5年)》等為基礎,結合國內外產業發展趨勢以及云南發展優勢和特點,聚焦產業鏈、產品、項目、企業四個要素;體現產業技術定位要精準、產業鏈布局要精準、項目策劃要精準等五個精準;強調產業平臺和人才隊伍兩個支撐,重點繪制了7條先進裝備制造業產業鏈,提出了發展目標、發展路徑,以圖表的形式對產業鏈、重點產品、項目及企業進行了全方位的展示。
《施工圖》對云南的先進裝備制造業發展的態勢進行了分析研判,提出了先進裝備制造業發展思路、重點任務和可采取的策略,對云南省先進裝備制造業發展的具體實施路徑、實施步驟進行了詳細部署。這不僅對現有云南先進裝備制造企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也為下一步開展先進裝備制造企業的精準招商指明方向,將助推云南省先進裝備制造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邁進。
去年主營業務收入增長21%
據省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云南省裝備制造業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2017年,裝備制造業占規上工業的比重為5.4%,較2013年提高1.4個百分點。特別是隨著以晴集團、云南銀翔機車制造有限公司的投產,云南省裝備制造業發展迅速。其中,電子行業比重上升較快,占整個裝備制造業的比重為28%,較2013年提高22個百分點。裝備制造業的發展,對工業結構的優化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同時,汽車及新能源汽車、發電及輸變電設備、數控機床、重化礦冶專用裝備、農林機械對東南亞南亞地區已形成了比較優勢;大型鐵路養護機械、自動化物流裝備、大型高檔數控機床、鐵路牽引變壓器、柴油發動機、高效節能電機、紅外及微光夜視系統、金融電子、遠程醫療設備等少數高端裝備和電子產品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鋰離子電池等已形成比較完整的產業鏈,新能源汽車、機器人、增材制造、集成電路等新興產業培育取得積極進展。
統計顯示,2017年,云南省裝備制造業主營業務收入突破1000億元大關,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007.3億元,增長21%,規模以上裝備制造企業達到465戶,對全省工業發展的支撐作用逐步增強。
隨著國內外大力調整振興先進裝備制造業以及“再工業化”、低碳經濟等新的發展路線的提出,區域競爭日益激烈。當然,挑戰與機遇并存。省發改委上述負責人認為,云南現正處于大有可為的關鍵時期。從機遇方面看,“一帶一路”倡議、國家全面深化改革、繼續實施西部大開發等,給云南省產業發展帶來了重大戰略性和政策性機遇;云南正處于工業化和城鎮化加速發展階段,對基礎設施、能源、裝備制造等需求將持續擴大,以“機器換人”為特征的產業轉型升級持續推進,對智能裝備、新能源汽車、軌道交通裝備等需求快速增長,為裝備制造業的發展帶來新的空間。
為此,按照省重點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相關會議要求,省發改委會同省工信委,瞄準世界前沿水平和全球產業梯度轉移,以全產業鏈集聚的思路,研究繪制了《施工圖》,并提出爭取到2020年,云南全省裝備制造業實現產值1700億元,到2025年實現產值4000億元,到2030年,實現產值9000億元。
鏈接
7大產業“裝備”云南新未來
裝備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產業,集中反映了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科技水平、制造能力和綜合實力。大力發展先進裝備制造業,對云南省加快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建設工業強省具有重要意義。為此,《施工圖》提出將對智能裝備產業、汽車及新能源汽車產業、軌道交通裝備產業、農業機械裝備產業、電力裝備產業、節能環保裝備產業和通用航空裝備產業7大產業,重點實施梯次推進,并繪制出產業圖譜,以推動工業轉型升級,“裝備”云南新未來。
智能裝備產業
建成區域性智能制造中心
《施工圖》提出,將立足云南省智能裝備產業發展的現狀,發揮在數控機床、自動化物流裝備等領域的基礎優勢,積極培育工業機器人和3D打印等新興智能裝備產業,以智能測控裝置、關鍵智能基礎零部件為重點,通過實施一批智能裝備產業化和平臺重點項目“補鏈”與“強鏈”,實現云南省智能裝備制造業產業鏈的協同發展。
在機器人領域,將重點發展工業機器人、醫療和健康服務機器人、家政服務與教育娛樂機器人等。瞄準全球機器人制造知名龍頭企業進行招商,集聚多家國際知名龍頭企業,提高系統集成、機器人本體和減速器、伺服電機等關鍵零部件的自主研發制造能力。醫療和健康服務機器人則結合云南大健康產業,以國家養老政策為引導,重點發展微創外科手術機器人、血管介入機器人、肢體康復機器人、人工耳蝸、智能假肢等。重點突破健康監測技術、環境感知技術等,形成包括設計、制造、元件開發和應用在內的完整產業鏈。現階段,在機器人、3D打印、智能控制系統、自動化儀器儀表等領域引進國內外先進企業,培養發展省內具有一定科研和產業基礎的企業,完善智能裝備人才聚集政策,優化“產學研用”一體化模式,建成輻射東南亞和南亞的區域性智能制造產業中心。到2020年,智能裝備產業實現產值250億元。
為保證上述目標實現,云南正積極爭取國家綠色制造、智能制造專項支持,設立省專項資金,充分發揮專項資金作為融資擔保的撬動作用,引導商業資金參與,共同推進智能裝備領域的融資性擔保行業的發展,創造多種平臺,促進各類金融、擔保機構更為緊密合作,提升對智能裝備企業金融服務的有效性。
汽車及新能源汽車裝備產業
盤活存量 做強增量
汽車及新能源汽車裝備產業方面,云南將通過機制創新,盤活存量、做強增量,鼓勵現有汽車企業技術改造升級,擴大規模,提升品質;加強招商引資,重點引進乘用車及關鍵零部件企業,大力發展汽車零部件產業;著力培育新能源汽車產業,以純電動和混合動力整車為主要發展方向,大力引進和培育骨干龍頭企業,推進電池、電機、電控等關鍵零部件配套發展,打造滇中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積極發展汽車后市場,加強充電樁等基礎設施建設。
在空間布局方面,傳統汽車產業以滇中新區為核心發展區,形成上下游產業鏈一體的新型汽車產業園區,以大理、曲靖、德宏、楚雄、玉溪等為重點布局區域化整車制造基地,形成一主五副的汽車制造體系,以瑞麗等沿邊開放地區布局摩托車生產加工基地。
新能源汽車產業方面,乘用車整車以昆明、曲靖等為依托,引進3-4家具有技術優勢、品牌影響力和較強實力的純電動乘用車生產企業;客車以滇中新區楊林汽車產業園、安寧工業園和海口工業園等為依托,加快整車企業搬遷入園,重點發展純電動大中型和輕型客車;專用車以昆明、曲靖、玉溪、楚雄等為主,開發多系列各類型汽車產品。圍繞動力電池、驅動電機和電控系統三大核心部件,在昆明、曲靖、玉溪、楚雄等地重點引入1-2家企業,延伸產業鏈,提高本地配套能力,發展汽車工業用鋁產品,實現集群發展。爭取到2020年,汽車行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000億元,新能源汽車形成年產50萬輛的生產能力,其中乘用車45萬輛、商用車5萬輛。形成年生產動力電池10GWh的生產能力,培育超百億龍頭企業2家,全省建成集中式換充電站350座,分散式充電樁16.3萬個以上,其中高速公路服務區、機場、車站、大型公共服務場所等實現全覆蓋。
軌道交通裝備產業
到2025年實現產值400億元
云南省軌道交通裝備制造業已有一定規模基礎,中國鐵建高新裝備公司已成為行業內綜合實力突出的大型集團企業,在國內軌道養護機械的市場占有率穩居第一,但產業總量規模相對較小,在裝備制造工業經濟總量中所占比重不高,產業類型比較單一,與國內先進地區相比還有較大差距;龍頭企業數量相對較少,產業發展主要局限在省內,輻射帶動能力偏弱,對產業的總體帶動作用有限,整體產業規模目前低于成都、重慶等西南地區主要城市。
在未來發展方向上,云南將充分發揮中國鐵建高新裝備公司、昆明中車軌道交通裝備公司等軌道交通裝備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繼續引進軌道交通裝備整機及零部件的核心企業,完善產業鏈關鍵環節,促進產品升級換代,實現軌道交通核心裝備及配套零部件產業協調發展。
同時,云南將充分發揮高新裝備的行業領軍優勢,提高大型鐵路養護裝備的研發和創新能力,促進產品技術升級和更新換代,推動大型鐵路養護裝備向成套化、系列化和高端化方向發展。在軌道交通裝備整機制造方面,將與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等龍頭企業加強合作,發揮整車制造能力和產業帶動作用,支持昆明中車軌道交通裝備公司做強做優做大。重點發展各類城市地鐵車輛、輕軌車輛、有軌電車等系列城軌車輛產品以及大功率交流傳動機車、客運電力機車等城際鐵路裝備,掌握系統集成和關鍵核心技術,滿足各類城際及城市軌道交通市場需求。到2020年,云南省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實現產值200億元,到2025年實現產值400億元。
農業機械裝備產業
打通農機下田“最后一公里”
農機行業是聯系農業和工業的紐帶,農業機械化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必經之路。“十二五”以來,云南省傳統拖拉機生產穩步增長。目前,全省具有一定規模的農機制造企業有110余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0戶,主要產品近300種。
結合行業發展趨勢和國內外市場需求,云南提出,推進丘陵山區主要糧油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和特色作物生產機械化。加快應用水稻育插秧、油菜播種與收獲、產后烘干、秸稈還田收貯機械化技術,提高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能力。積極推進馬鈴薯、青稞種植收獲與甘蔗收獲機械化技術。大力發展畜禽養殖業、果茶桑、草牧業和設施農業機械化,推進種養循環農業機械化發展。積極開展機耕道和機電排灌等農田基礎設施建設,解決好農機下田“最后一公里”問題。推廣輕便、耐用、低耗中小型耕種收機械和植保機械。
到2020年,云南省農業機械總動力達到4000萬千瓦,農業機械裝備制造產業實現產值80億元。依托現有農業機械裝備制造企業,打造4-5個農業機械制造產業園,創建2-3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新型農業機械裝備自主知識產權技術成果顯著增加,研發制造水平和能力顯著提高,建立起比較完善、布局合理的農機裝備研發、制造、管理、銷售、服務、培訓體系,形成優勢互補、布局合理、集聚發展的產業新格局。到2025年,全省農業機械裝備制造產業實現產值150億元。
電力裝備產業
重點發展發電和輸變電裝備
電力產業是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高新技術發展水平的重要依據。電力裝備主要分為發電裝備和輸配電裝備兩大類。目前,云南全省現有電力裝備制造企業300余戶,主要產品有變壓器、電線電纜、電機、開關成套設備和控制設備、新能源發電設備及用電器具等。“十二五”期間,已新增3戶風力發電設備組裝企業;昆明經濟技術開發區電力裝備產業基地集聚了一批電力裝備制造企業,形成規模集聚發展。2015年,全省生產變壓器1837萬千伏安,電力電纜15萬千米,交流電動機91萬千瓦;全行業完成主營業務收入約110億元。
未來,云南將重點發展發電裝備、輸變電裝備等電力裝備產業。其中發電裝備主要包括煤電、風電、水電、核電及太陽能發電等各類電源的發電設備及變壓器等配套裝備,輸配電裝備主要包括輸電線路以及互感器、接觸器等配套裝備。輸變電裝備則圍繞裝備制造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設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政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制造業創新體系,提高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的創新能力。
在產業發展路徑上,云南將利用標準化生產、智能化改造、綠色化制造等方式,全面提升產業技術水平和綜合競爭力。通過實施相關專項及應用示范工程,加大工業投資力度,加快輸配電裝備發展,使之盡快與發電裝備產業相匹配,推進發電與輸配電裝備協調發展。加速推進電力裝備產業從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的轉變,提升服務價值在企業產值中的比重。
到2020年,全省電力及新能源裝備制造業實現產值200億元,到2025年實現產值400億元。
節能環保裝備產業
加強產品自主研發能力
節能環保產業是國家加快培育和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目前云南省節能環保裝備產業已形成了一定的基礎,擁有一批工業循環經濟試點企業、生態產業園區、環保裝備基地、資源環保科技創新園等產業發展平臺,但產業基礎相對薄弱,企業數量少、規模小,在省內布局比較分散,與云南省其他優勢產業相比相對較弱,與國內節能環保裝備制造業先進地區相比還有較大差距。
節能環保裝備涉及范圍大、覆蓋面廣,相關技術和產品比較多。先進環保裝備主要包括各類水污染防治裝備、大氣污染防治裝備等。資源循環利用裝備包括各類礦產綜合開發利用裝備、大宗固體廢棄物和尾礦綜合利用技術裝備等。現階段云南將結合產業的發展基礎,在高效節能、資源循環利用和先進環保等領域發展市場所需的節能環保裝備,逐步培育完善產業鏈,加強產品自主研發能力,提高節能環保裝備的技術水平,形成云南省裝備制造業的特色產業。高效節能裝備主要包括節能鍋爐窯爐、高效電機、余熱發電技術裝備、節能監測和能源計量裝置等。云南省將結合自身資源型產業較多的特點,根據產業發展需求,發展高效節能裝備及節能服務產業先進環保裝備。根據云南省現有產業基礎和發展需求,積極吸引國內環保裝備龍頭企業,在水土污染治理等領域進行重點發展,發揮龍頭企業技術帶動和輻射能力,以點帶面,提升云南省環保裝備產業整體競爭力。爭取到2020年,云南省節能環保裝備產業實現產值50億元,到2025年全省節能環保裝備產業實現產值100億元。
通用航空裝備產業
到2020年通航機場將達50個
通用航空是指使用民用航空器從事公共航空運輸以外的民用航空活動。通用航空產業的發展水平是一個國家科學技術、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志。截至2016年,云南全省共有9家通用航空公司和3家航空俱樂部,在冊通航飛行器25架。2016年全省通用航空作業時間5620小時,同比增加71.34%,主要用于電力巡線、旅游觀光、森林防火等。昆明市成功入選首批26個國家通用航空綜合示范區,昆明高新區馬金鋪航空飛行營地被列入全國15個航空飛行營地示范工程之一。
在制造方面,玉溪市合美通用航空實業公司項目順利推進,完成了直升機裝配制造和發動機制造基地建設,計劃實施海明堡直升機生產項目。紅河保稅區計劃實施集直升機和小型固定翼飛機的組裝、生產、研發、銷售、售后服務、救援、零部件供應于一體的直升機5S中心項目。
未來,云南將以構建通用航空全產業鏈為導向,以完善通用航空基礎設施建設為支撐,以培育通航市場、壯大通航運營業務為牽引,以提升通航裝備研發制造水平為主線,著力將云南省建設成為面向南亞東南亞的通用航空大都會、裝備制造中心和西南地區通用航空運營服務中心。
現階段,云南將在完善通航機場和臨時起降點等基礎上,發展壯大以通航旅游為主導的通航運營服務。爭取到2020年,建成昆明(高新區)、東川、安寧、晉寧等多個通用航空機場,云南省通用機場數量達到50個,通用航空產業實現產值100億元,其中通用航空裝備業20億元。到2025年,通用航空產業實現產值200億元,其中通用航空裝備業實現產值5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