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國家科技部和財政部共同啟動了科技富民強縣專項行動計劃。該計劃實施以來,遼寧省先后有新賓滿族自治縣、燈塔市、營口市鲅魚圈區等57個縣(市、區)列入科技富民強縣專項行動計劃試點縣(市、區),獲得國家專項資金支持,重點圍繞區域優勢農產品種植和加工,開展科技成果轉化、示范應用和新產品研發,全面推進區域優勢農產品基地建設,培育農事龍頭企業,促進產前產中產后無縫銜接,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工作目標。截至2013年,科技富民強縣專項行動計劃試點縣(市、區)地區生產總值和財政收入實現較快增長,培育支持農事企業2745個,建立示范基地412個,形成以實用技術為主導的農民合作社1467個,有效帶動了縣域特色產業發展。
一是健全組織管理體系。各項目縣(市、區)政府對科技富民強縣專項行動計劃的實施高度重視,成立了由縣(市、區)主要領導為組長的科技富民強縣工作領導小組,認真組織,明確分工,建立健全目標責任制,制定相應的管理辦法和考核制度,定期對實施單位、示范基地、科技示范戶進行指導與檢查,對工作進度和質量嚴格把關,確保專項行動的順利實施。
二是加強項目資金管理。各項目縣(市、區)制定了專項資金管理使用制度,由縣(市、區)科技局、財政局共同管理資金的使用,確保專項資金全部用在項目上。在實施過程中,各級科技部門定期組織相關部門和專家對實施情況進行檢查,加強對項目的跟蹤服務和監督管理,保證專項行動計劃的順利實施。
三是制定政策保障措施。各項目縣(市、區)制定了《科技富民強縣專項行動計劃實施方案》,并與項目承擔單位及相關部門簽訂任務書,明確任務與責任。
四是以科技特派作為技術支撐。科通過派出省級科技特派團和特派組,支持阜新花生、北票辣椒、岫巖食用菌等38個縣域農業特色主導產業和輝山乳業等300家農業科技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
五是實施農民技術員培養工程。遼寧省科技廳聯合省委組織部、省委宣傳部、省教育廳、省財政廳、省人社廳、省農委、團省委共同組織,選送有一定實踐經驗的農民進入省內農業高等院校,接受以需求為導向的技術培訓。截至目前,累計培訓農民技術員15176人,實現了每村1名農民技術員的目標。
六是加強產學研合作。各項目縣(市、區)以實施科技富民強縣專項行動計劃為契機,通過成立科技成果轉化中心、生產力促進中心、市場服務中心等形式的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形成了由政府搭臺,科技中介組織運作,面向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和科技示范戶的科技創新服務體系。以科研院所、大專院校為支撐,重點圍繞縣域特色支柱產業發展的技術需求,引進新品種、新技術,開發新產品、新工藝,提高企業技術創新和市場競爭能力,促進科技與經濟的緊密結合。
七是打造特色農業品牌。通過優化投資環境,落實優惠政策等工作舉措,不斷加大招商力度,積極引進有實力、有潛力、加工轉化能力強、輻射帶動作用大的龍頭企業,提高產業附加值,延長產品產業鏈,推動縣域農業特色產業的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