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國家統計局浦東調查隊了解到,2017年,浦東新區生物醫藥產業規模約為585億元。其中(規模以上企業)制造業工業產值471億元,同比增長11%。
作為新區“三大三新”工業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生物醫藥工業總產值占全市生物醫藥工業總產值的44%,占新區“三新”(生物醫藥、航空航天、新能源)工業總產值的80%,占新區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總產值11.5%,排名第三。該產業在全國具有一定優勢,特別是在技術創新、轉型升級等方面的競爭優勢較為明顯。
形成外包服務產業集群
生物醫藥產業是國際公認的高技術、高投入、長周期、高收益、高風險的高新技術產業,被稱為“永不衰落的朝陽產業”。
浦東是上海生物醫藥產業的重地,在保持良好發展勢頭下,高技術服務業(CRO)領域成為其一大亮點。數據統計顯示,2017年,浦東高技術服務業(CRO)收入約115億元。
以藥明康德、睿智化學、國家新藥安評中心等為代表的企業,已在浦東形成了完整的外包服務鏈條和國內最大的外包服務產業集群,業務面基本覆蓋了產業鏈的全過程,并發展成為全國甚至世界領先的研發外包企業。
資料顯示,2017年,藥明康德承擔和參與研發了美國FDA批準上市的36個新藥,占FDA批準上市新藥的78%,完成國內25個新藥的臨床前研究及IND申請,其中17個獲得臨床批件;國家新藥安評中心去年完成全套或單個的項目63個,有7個項目獲得CFDA臨床批件,3個項目獲得美國FDA臨床批件。
與生物醫藥相關的科研機構、研發中心等也紛紛落戶浦東,如上海光源、蛋白質中心等“大國重器”,諾華全球研發中心等跨國巨頭,浦東生物醫藥研發實力不斷增強。
引導產業集聚發展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深刻重塑經濟社會發展格局,浦東洞察趨勢、把握態勢,對區內生物醫藥產業發展進行再審視、再明確、再提升。
如浦東依托張江高科技園區、國際醫學園區等重點區域,進一步加強產業集聚、研發創新和區域間聯動發展。專家建議,可規劃和開發康橋工業區南區產業化基地,研究在臨港地區拓展產業發展空間等。
此外,推動生物產業開展全球合作,促進產業邁向中高端,也成為浦東重點研究推進內容。包括可探索建設以技術為標的的生物醫藥場外交易市場,以產品為標的的“醫療器械交易中心”“醫保藥品倉儲配送中心”等全國性、區域性和專業性藥品物流配送中心、交易服務平臺等,并鼓勵新區內生物醫藥企業與醫療機構合作,建設產品應用示范基地、區域性影像中心等,推動醫藥產品市場化發展等。
記者了解到,作為浦東生物醫藥聚集度最高的張江,將在生物醫藥領域進行機制創新、重點聚焦、政策引導和環境建設,進一步加強研發創新資源和產業發展資源集聚,促進新藥研發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力爭將浦東打造成為亞太地區乃至全球的生物醫藥高端產品制造中心、生物研發中心和醫學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