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陜西經濟新興動能加速集聚、質量效益顯著改善。陜西自貿區掛牌、世界西商大會、全球硬科技創新大會等為陜西經濟注入活力與動力,硬科技、新能源漸成特色產業,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也亮點頻出,成為陜西經濟增長的新拼圖。
陜西自貿區掛牌
為陜西省外貿帶來加速器
今年4月陜西自貿區掛牌設立,為我省外貿帶來“加速器”,有效推動陜西對外貿易的快速壯大和提升。隨后,歐亞經濟論壇、西商大會、全球硬科技創新大會、首屆全球程序員節......多個大型活動陸續舉辦,“大咖匯集大西安,共商共促硬科技”,知名專家和企業家共聚古城建言獻策,取得了一大批重要成果,極大地提升了陜西和西安的知名度和競爭力,西安已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和投資興業的熱土。隨著近期西成高鐵開通,西安的高鐵朋友圈正逐步擴大,陜西經濟發展的深度與廣度不斷拓展。
陜西正展示出獨特的吸引力。陜西省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前三季度我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穩中向好。今年前三季度,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增加值1595.7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10.5%;同比增長11.5%。比如,高端裝備制造業保持強勢發展,自去年三季度以來,全省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始終保持在14%以上的增長速度。今年前三季度,全省高端裝備制造業實現增加值236.4億元,同比增長18.2%,拉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2.7個百分點。
西部數字經濟研究院院長張鴻分析,傳統動能蓄勢發力,新動能不斷出現,特色產業提質增效,各方面統籌配合推動了陜西經濟持續向好,出現一系列可喜的新變化。建議繼續加大技術研發和科研創新,大力發展能源化工、裝備制造、航空航天以及信息技術、新材料、生物技術、人工智能、3D打印等新興產業加速發展。
新變化帶來新動能
支撐產業優化升級
生態環境穩步向好、特色產業提質增效……陜西經濟發展的點點滴滴,各項改革創新的實際行動也讓市民和企業感受到了新變化。
目前全域旅游已成為陜西經濟轉型發展的新動力,一大批魅力旅游名縣脫穎而出,成為廣受游客喜愛的知名旅游目的地,有效激發了縣域經濟活力。而作為社會經濟發展的動力源,陜西金融行業為陜西經濟發展提供了有效的金融信貸支持,在軍民融合、精準扶貧等方面成效突出,陜西經濟新拼圖日漸清晰。
張鴻分析,各項新動能發展強勁,在優化升級中持續發力,各類高新技術成為推動全省經濟增長的新動能。今年以來,陜西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議繼續以科技創新引領實體經濟,通過各類創新推動經濟發展。加大科技投入,更加重視人才,推進轉型升級,支持更多具有“新經濟”特點的特色產業做大做強。
陜西省社科院陜西縣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王建康表示,如今經濟發展更加注重質量和效益,建議統籌兼顧,加強科技創新、現代金融,加強旅游和電商扶貧等,助力區域協調發展。目前陜西正在真抓實干中“追趕超越”,建議繼續因地制宜,挖掘縣域經濟中的特色產業。
陜西省城市經濟文化研究會會長張寶通對華商報記者分析,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深化,經濟轉型升級步伐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已成為我省“新經濟”發展和“新能動”轉換的重要力量,有效推動了經濟穩定持續增長。隨著大西安建設和西商大會、硬科技大會等深入人心,支撐經濟可持續增長和產業升級的有利條件不斷積累,經濟增長新動能不斷蓄積,相信未來陜西經濟發展將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