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四川省印發五大經濟區“十三五”發展規劃。以經濟區為主體出臺五年發展規劃,在四川省歷史上還是首次。編制組專家表示,這是適應當下和未來經濟形勢的嶄新舉措,展現出政府指導經濟發展的新視角和新作用。
這一系列“新”背后,有哪些門道?本報記者邀請省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以及參與規劃編制的專家學者,一起讀規劃,看門道。
讀規劃·看門道
一個排頭兵
川南經濟區的經濟增速目標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一個大目標
遵循和實踐多點多極支撐發展戰略,推動全省形成首位一馬當先、梯次競相跨越的生動局面
7.5%——這是川南經濟區發展規劃中提出的未來5年經濟年均增速,和其他四大經濟區相比,這是最高的。
為啥要把川南的經濟增速設定得這么快?省社科院副院長盛毅表示,這是由川南經濟區在全省多點多極支撐發展戰略中所處的地位所決定的。推進多點多極支撐發展戰略,省委明確,川南經濟區要成為全省新興增長極,率先實現次級突破。
不止是川南經濟區。省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編制五大經濟區“十三五”規劃這一動作,本身就是在遵循和實踐多點多極支撐發展戰略,推動全省形成首位一馬當先、梯次競相跨越的生動局面。
為此,成都平原經濟區的規劃中強調創新驅動、新型城鎮化等任務;攀西經濟區、川東北經濟區則強化了脫貧攻堅;川西北生態經濟區規劃中凸顯出綠色發展的主基調。
省經濟發展研究院院長王小剛認為,四川地域廣、人口多,隨著經濟發展,成都平原、川南、川東北、川西北、攀西等地區逐漸形成經濟上的一致性,需要以介于宏觀、微觀之間的“中觀”視角對經濟社會發展進行組織和規劃,實現總體目標和具體問題的進一步統一。
省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五大經濟區規劃涵蓋了全省所有市州,但它們并不像四川省“十三五”規劃《綱要》那樣面面俱到,也不是經濟區內各市州規劃的簡單拼湊,而是換了一種視角,對上承接《綱要》提出的目標任務,堅持目標為導向;對下承接區內各市州的具體發展舉措,緊扣區內各市州發展具體問題,堅持以問題為導向。
一個大不同
五大經濟區規劃中,只有川西北經濟區中包含“生態”二字
一個主基調
既體現各經濟區發展的不同側重和特色,又顧及區域一體化協調發展
五本規劃中,只有川西北經濟區的標題中多了“生態”二字。為什么?
省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川西北經濟區生態地位非常重要,是長江、黃河源區和兩大水系主要水源涵養地,對保障周邊省(區)和省內水資源需求,維系長江、黃河流域乃至全國生態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對于全省全國而言,這一區域的生態功能是第一位的,甚至超過其經濟功能。
基于此,川西北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明確,要堅持生態優先,促進綠色發展。發展的首要目標是促進生態環境持續改善。這樣的指導原則、目標,以及實現路徑都和別的經濟區有很大不同。
不只是川西北生態經濟區,細讀規劃,五大經濟區的戰略定位、發展目標等各個方面都存在明顯差異。
比如,成都平原經濟區更加強調在創新驅動、產業轉型、對外開放和一體化發展等方面對全省的引領示范作用;川南經濟區通過設置較高的經濟增速目標,力爭在次級突破方面率先取得成效;川東北經濟區和攀西經濟區突出戰略資源和優勢資源綜合開發,力爭成為全省新興增長極……
之所以如此,上述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是由五大規劃編制的主基調決定的,那就是要突出各個經濟區的區域特點,實現差異化發展。“突出不同經濟區的發展特色,意味著對各經濟區進行一定程度的分工,從而在整體上協同發展,實現全省經濟發展效益的最大化。”盛毅表示,另一重要目的就是統籌經濟區內的一體化建設,促進區內互聯互通、協調發展,而這兩者實際上是統一的。
一個新現象
規劃中沒有出現產業項目的具體名單
一個大原則
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又明確政府在公共產品供給方面的責任
翻閱規劃,可以發現這樣一個現象,對于各個區域的產業發展,五本規劃都沒有提及具體的項目名稱。比如,川東北經濟區的發展規劃中,對于戰略性新興產業,只提出要積極引進技術含量高、產品附加值高、資源消耗低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等。相比一般規劃,這是一個比較奇特的現象。
相反,在生態保護、基礎設施、公共服務供給等領域,內容非常具體,且有硬性指標、具體項目等,每本規劃里都有10-20個專欄,分別明確其所在章節的重點項目和任務。
又比如,川西北生態經濟區“十三五”發展規劃中,在“加快脫貧奔康”這一章內有一個“重點專項扶貧工程”專欄,詳細列舉了新村扶貧專項工程中完成2063個貧困村新村建設的任務,實施五年免費教育計劃等。
一面模糊抽象,一面具體清晰,為什么會出現這種反差?對此,盛毅表示,一方面通過約束性指標來強調政府作為,一方面通過預期性指標來引導市場,這正是本次規劃堅持的一大原則——堅持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的同時,強調政府和市場分工協作,各司其職。該市場去做的,規劃不能過多要求;該政府完成的,必須要明確。
這樣,對外而言,外國企業來川投資,往往首先會翻閱四川省的經濟發展規劃作為決策依據,于是規劃就起到了“引路者”的角色;對內而言,很多地方依然有體制慣性和路徑依賴,那么,規劃就可對這些違背市場規律的發展方式進行限制和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