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位于成都高新區西區的成都高新綜合保稅區實現進出口總額1511億元,同比增長25.7%,進出口總額躍居全國綜保區第一。
30年前,成都高新區從成都城南的一片農田上啟航,1990年,地區生產總值僅為1600萬元;到2017年,這個數字已經增長了1萬倍,達到1665.8億元。
從2.5平方公里到613平方公里,從扛起“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的高新大旗到躍向高質量發展轉型的戰略關口,作為國務院批準的全國首批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這片西部土地是如何融入全球化格局、如何開發開放、又是如何驅動創新的?我們帶您一起解讀。
產業為本
在西部“擁抱世界”
產業發展就是成都高新區的生命線。解讀成都高新區的改革創新之路,就無法避開其以全球視野發展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經濟等產業的歷程。
1988年即開始籌建的成都高新區,甫自誕生之初,就把目光聚集在了承接全球電子信息產業轉移上。2003年,全球第一大芯片制造商英特爾將其在中國西部的首個生產基地選在了成都高新區。這個成都自改革開放以來最大的外資項目,以3.75億美元為成都高新區融入全球產業布局添加了重量級的“砝碼”。
當時,在世界上,偏居中國西南的成都高新區甚至成都都還名不見經傳。“公司指派我來負責成都工廠,我的第一反應是在網絡上搜索‘成都’到底在什么地方。”曾是英特爾成都工廠第一任負責人的現任英特爾公司全球副總裁羅賓·馬丁如是說。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以及成都高新區的飛速發展,短短數年時間,這里的電子信息產業已經完成了一個又一個“從0到1”的突破,也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全球產業巨頭將目光投向這里。隨著戴爾、聯想、德州儀器等知名企業的相繼落戶,成都高新區已聚集世界500強企業超過百家,電子信息產業產值也從建區之初的2億元,躍升至逾2500億元,到去年,已集聚相關規模以上企業達120家。
2017年,投資100億美元的格羅方德最大晶圓生產廠宣布落戶成都高新區時,該企業首席執行官桑杰·賈說:“在中國,成都高新區毫無疑問是極其優秀的合作伙伴。”
“到2022年,電子信息產業規模力爭達到7000億元以上,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電子信息產業生態圈”,事實上,成都高新區不只在電子信息領域極具潛力,在生物醫藥、新經濟和臨空經濟等領域,也正逐步搶占全球科技產業競爭的制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