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熱是一種綠色可再生資源。地熱資源集熱能、水資源于一體,除可用于地熱發電以外,還可以直接用于供暖、制冷、洗浴、醫療保健、休閑療養、溫室、養殖、農業種植、紡織印染、食品加工等方面。地熱資源的開發利用可帶動供暖、餐飲、旅游度假等行業的發展,可大量帶動社會就業,是一個新興的產業。加快地熱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對于改善環境,促進生態建設,提高人民群眾生活質量都有重要的意義。
一、地熱資源及其開發利用現狀
內蒙古地區的地熱資源主要集中在呼和浩特、包頭、鄂爾多斯,對于內蒙古西部區來說還是一個空白,地熱井在國內主要以北京、上海、廣東這樣的一線城市為主,但水層比較淺,水溫高。一般情況下100米會增溫3度左右,就烏海市地熱井而言,在2度左右,打井打在2000米的深度,水溫就在60度左右了。
目前,我國地熱資源開發利用在供暖、供熱水、醫療保健、洗浴、娛樂、溫室、種植、養殖及工業應用等方面均達到一定規模,其中供熱采暖占18.0%,醫療洗浴與娛樂健身占65.2%,種植與養殖占9.1%,其他占7.7%,初步形成了有我國特色的地熱產業。但目前我國地熱開發利用仍處于初級階段,地熱在能源結構中占的比例還不足0.5%。烏海市海勃灣區政府計劃在濱河區市政府后面的功能區開展地熱資源使用項目。
二、烏海市地熱資源開發利用的經濟分析
烏海市地熱資源較豐富,多以可直接利用的中低溫地熱資源為主,其特點是熱儲分布廣、類型多、埋藏深度適中、熱流體儲量大、開發成本低、利用價值高,開發潛力巨大。
現以烏海市濱河區地熱井為例,分析地熱資源開發利用的經濟效益。
濱河地熱井于2009年9月11日正式開鉆,于2010年11月12日終孔,鉆孔深2095米,孔底測溫達48℃,井管下入深度2095米,泵室深度500米。此次鉆探引入了成熟的石油開采技術,達到了預期目的。經抽水試驗,地下水水位降深16.4米,日涌水量為619立方米,出水口水溫達43℃。經換算,預測水位降深50米時,濱河地熱井日最大涌水量可達1200立方米。按利用后水溫15℃計算,每年可釋放5.15×1010千焦熱量,相當于2.24萬噸原煤完全燃燒時釋放的熱量。該井水溫適中,微量元素豐富,下面根據地下水運行費用與燃煤氣、燃油、天然氣等能源方式運行費用進行比較。
(一)地熱資源利用運行費用:開發利用地下熱水洗浴的運行費用(按出水量1000立方米/日計算),采用50℃地下熱水可供高級賓館6000人以上生活用熱水,擬建地熱井供熱能力遠大于設計用熱量,多余部分可用于采暖、公共游泳池、公共浴池等。
其運行費用如下表:
從上表可看出,第平方米運行費用2.2元,1000m2每日運行費用約為1903元,每年運行費用約69.46萬元。
(二)采用其它方式提供50℃熱水1000m3的費用(為考慮設備折舊及排污,效率按85%計)。自來水由11℃加溫至50℃,1m3所需熱量:
Q=1000×(50℃-11℃)=39000千卡。
1、煤氣燃燒值5000千卡/立方米
用煤氣將11℃自來水加熱到50℃:每立方米費用13.34元;每日運行費用10673元。
2、重油燃燒值10000千卡/千克
用重油將11℃自來水加熱到50℃:每立方米費用15.19元;每日運行費用12728元。
3、天然氣燃燒值9500千卡/立方米
由此可見,地熱資源開發利用的特點是低投入、高回報,使用地熱供水系統能夠成倍地降低運行成本,節約支出。從以上運行費對比可知;采用地熱供水,其每立方米溫泉水的成本僅2元左右,相對天然氣的運行費僅為21%;相對燃油為15%;相當于煤氣的18%。從現實經濟利益角度來講,投資可以在2-3年內收回。低溫地熱水除可直接用于采暖,采暖后的熱水可供居民洗浴。入戶地熱水收費標準目前市場價一般為每平方米10元左右;還可以將地熱水處理成礦泉型飲用水,直接接入住戶,這樣將產生更大的規模效益。
三、未來之路
開發利用地熱資源是一項遠有前景、近有實效的事業。但由于尚處于發展初期,同其他能源建設相比,需要政府給予更多的支持和相應的扶持政策。
1、提高認識,加強領導。各級政府和有關主管部門要提高對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重要戰略地位和作用的認識,把推進其開發利用作為一項基本的能源政策,切實加強領導。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建設納入到經濟建設總體規劃之中,列入政府的財政預算。
2、制定優惠政策。地熱資源作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其開發利用必須得到政策的保護,要比常規能源發展有更具體的優惠的投資政策,減免稅收、價格補貼等政策,以調動各方面投資熱情。
3、加強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科研和示范。政府主導集中資金、集中力量,加強科研示范和產業化的銜接,促進科研成果迅速轉化為生產力。
最后,開展國際合作,引進國際先進技術和資金。克服一切從頭做起的思想,有目的、有選擇地引進先進的技術工藝和主要設備,在高起點上發展地熱資源綜合開發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