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位于浙江省西部,錢塘江上游,金(華)衢(州)盆地西端,南接福建南平,西連江西上饒、景德鎮,北鄰安徽黃山,東與省內金華、麗水、杭州三市相交。歷史上即為浙、閩、贛、皖四省邊界的貿易中心和交通樞紐,是四省邊際中心城市。
以市區為中心,衢州已處于杭州2小時、上海3小時經濟圈范圍內,與閩浙贛皖四省周邊中心城市的距離也均在2小時內。2022年衢州至杭州高鐵通勤縮短至45分鐘,通滬90分鐘,將進一步融入杭州都市圈和長三角城市群。
產業結構:發展方向良好,三產成為主導,旅游業是發展重點;工業以重化工為主,產業結構層級較低
三產占比:2017年三產占比48.5%,2016年起,三產代替二產成為主導產業。
整體產業結構持續優化;但相較于杭州、溫州等城市還有進一步上升空間。
工業以重化工發展為主:重化工在衢州工業中的比重接近七成;目前形成機械、化工、鋼鐵、造紙和水泥五大主導產業,占全部工業企業的69.3%。衢州主導產業結構層次較低,且在當前國內鋼鐵、水泥和化工等行業嚴重過剩的背景下,衢州產業結構急需轉型。
衢州市擁有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優美的生態、豐富且品級高的旅游資源,旅游業是衢州重點發展對象,對經濟有重大貢獻。
產業布局:柯城區以化工、制造業、食品加工為主;衢江區重點發展紙質品業、裝備制造業;下屬三縣一市依賴旅游資源大力發展旅游業
從各區縣來看:柯城區以制造業、輕工業和食品加工為主,衢江區以紙質品業、裝備制造業為主。
表:衢州市主導產業分布
產業規劃:衢州規劃建設“大花園”,打造小鎮群和產業平臺
2018年4月,衢州市印發了《衢州市大花園建設行動綱要》。明確了大花園建設的五大主要任務:打開大通道、建設大配套、提供大產品、提升大環境、深化大協作。其中配套和產業平臺如下:
大配套:打造特色小鎮群落:重點推進高鐵小鎮、教育小鎮、快樂運動小鎮、醫養小鎮、科創金融小鎮、文創文旅小鎮、儒學文化小鎮建設,打造特色小鎮群落。
產業大平臺
(1)以高鐵新城為核心,信安湖片區和五龍湖片區為兩翼的“一城兩湖”幸福產業大平臺;
(2)新能源產業大平臺,布局在市高新片區、東港片區,規劃面積2萬余畝,重點培育以新能源電池、新能源汽車和太陽能光伏為核心的新能源產業;
(3)航空物流大平臺,以浙西航空物流樞紐為切入點,按照“一核四區”組團布局,“一核”即空鐵聯運產業核心區,新規劃面積2.8萬畝;“四區”即臨港產業區、水鐵聯運產業區、綜合保稅區和綜合配套區。
從《行動綱要》可以看出,衢州將依托高鐵新城,打造產業大平臺,并且將在高鐵附近區域打造特色小鎮群落,高鐵新城預計成為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也是衢州發展新的增長點。
高鐵新城:衢州發展新的增長點
高鐵新城,顧名思義是以高鐵為核心,在其周邊打造一個新的城市中心。2022年杭衢高鐵通車后,衢州至杭州高鐵通勤縮短至45分鐘,通滬90分鐘,將進一步融入杭州都市圈和長三角城市群。
衢州西區共分為一期和二期,經過多年的發展,一期建設基本成熟,成為衢州政治、文化中心和高檔住宅區;二期規劃成為城市次中心,高鐵站選址即在衢州西區二期。
西區一期:自2002年啟動開發至今,西區已經累計投入資金一百二十多億元,實現開發建筑面積400萬平方米,集聚人口近8萬;衢州政府機構搬遷至此,還配備有城市級商業中心-吾悅廣場、石梁溪景觀帶、鹿鳴公園,入駐多家品牌房企,成為衢州中高檔小區聚集地。目前西區是集行政辦公、金融商貿、文化教育、居住休閑等功能為一體的衢州城市新中心。
西區二期:位于一期西側,北到杭金衢高速,西至石華線,東至錦西大道,南至320國道,規劃面積16.7平方公里。功能定位:以休閑旅游度假、現代服務為核心職能的衢州城市次中心,城市山水養生休閑度假區,總部基地,職教培訓及創智產業區。
圖:西區二期規劃圖
目前二期尚處于拆遷階段,從一期的建設成績來看,二期的發展速度會有所提升,但教育、醫療、商業等配套都需新建,用時依然較長。西區二期的建設是以高鐵小鎮為契機,未來的基礎配套將會更加聚集化、專業化。
高鐵新城是西區二期的發展核心點。
(1)從規劃范圍來看,高鐵新城與當前西區二期的規劃范圍基本一致。
圖:高鐵新城規劃圖
(2)高鐵新城規劃結構:以小鎮建設為核心,新城內規劃高鐵小鎮、教育小鎮、醫養小鎮、快樂運動小鎮、科創金融小鎮,新城外向東規劃文創文旅小鎮和儒學文化小鎮,組成特色小鎮群落 “北斗七星”。
(3)高鐵新城建設進度:目前基礎設施和公建配套設施的專項規劃已經制作完成,首個項目—醫養小鎮的四省邊際醫院(規劃目標為四省九地市最好的醫院)已經開工,快樂運動小鎮的體育館確保2019年8月建成投入使用,體育場、游泳跳水館計劃2021年3月建成投入使用。
隨著各大項目的落地,高鐵新城將成為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為衢州帶來新的活力,2022年杭衢高鐵通車后,衢州將進一步融入杭州都市圈和長三角城市群,城市吸引力或將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