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鱸國際物流科技園道路框架示意圖(蔣園園繪)
從一無所有到漸成規模,中鱸國際物流科技園的崛起,生動詮釋了平望鎮“三年翻番,全面超越”的發展決心。中鱸國際物流科技園起步較晚,起步之初所面臨的宏觀經濟環境也更為嚴苛。但是以高標準建設、高水平管理和高效能服務,中鱸國際物流科技園以后發優勢期待“逆襲”。
園區邀請同濟大學設計研究院、香港BPS公司為科技園進行科學合理的園區規劃、產業規劃,目前規劃已經通過專家論證,完成控制性詳規,以先進制造、國際商貿、現代物流為主導產業的現代化物流科技園藍圖已初現。截至目前,中鱸國際物流科技園共投入9000萬元,用于基礎設施建設。
基礎配套先行 打造投資硬環境
四橫四縱,是中鱸國際物流科技園區內交通主干道的基礎設計。四橫是指東至227省道、西接江城大道的G50、唐家湖大道、中心河路和318國道。四縱則是江城大道、中鱸大道、歐盛大道和227省
道。在此基礎上又修復了巨業路和富平路。其中巨業路建設規劃長度1100米,富平路長750米,總投資1900萬元,目前主體工程已經完成,年內實現通車。
此外,園區內華衍水務接管工程已完成主體施工。主要用于園區內企業職工住宿和日常生活配套服務的公租房項目一期建設已封頂,預計2015年2月底可交付使用,屆時可以滿足1500~2000名職工的住宿需求。園區商務大樓已完成裝修,正式投入使用。中鱸科技園區規劃館已完成建設。
金融服務跟進 完善創業軟環境
近日,蘇州中鱸科技小額貸款有限公司組建獲得突破性進展,股東招標工作順利開展。這意味著中鱸國際物流科技產業園將擁有自己的融資平臺,面向科技型中小企業開展發放貸款、創業投資及其他金融業務。
另據了解,除其他供應鏈金融服務項目外,在2014中鱸投洽會上,江蘇吳江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也將正式簽約落戶,為園區內中小企業拓寬融資渠道,加快中小企業發展,充分發揮政府和銀行的整體優勢,實現園區快速發展。
此外,中鱸國際物流科技園還與蘇州園區鄰里中心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后者將為科技園進行相應的生活配套管理。
工作機制創新 助力重點項目推進
今年初,為加大服務力度,提高服務效能,著力解決企業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平望鎮在去年村干部企業聯系制度基礎上,予以調整完善,層層落實企業聯系制度。鎮領導班子成員和經濟部門中層以上干部負責聯系全鎮轄區內骨干企業。各行政村根據本村實際,對所在村重點企業進行分類分解,每個定工干部都要聯系一定數量的企業。針對重點工程和重點項目,平望鎮還成立專門的服務小組,點對點聯系,一對一服務。
企業聯系制度,成為平望經濟工作的法寶,也為中鱸國際物流科技園內企業順利落戶、投產注入了推動力。政府工作人員在聯系企業、服務企業過程中,幫助企業用足用好各項扶持鼓勵政策,確保扶持政策落實到位。同時針對企業生產經營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相關人員會及時提請研究制定出臺新的政策措施。聯系掛鉤工作人員深入企業了解生產經營情況、占用土地和能耗產出情況、納稅情況,了解掌握所聯系企業的運行現狀和項目審批、開工、投產的進展情況,切實幫助企業解決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理清發展思路,探索發展方向。(http://www.hengfa666.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