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鄰的貴州正構建“醫、養、健、管”并重的新醫藥產業體系,成都市打造了國內最具競爭力之一的國家級生物醫藥產業基地,昆明市生物醫藥產業如何脫穎而出?7月5日,記者從第13屆中國制藥工業百強年會期間舉辦的昆明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座談會獲悉,昆明將打造以中藥(民族藥)產業為支柱,以生物技術藥、化學藥、醫療器械產業為主導,以健康產品及服務為延伸的“1+3+N”產業新體系。到2020年,全市生物醫藥產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500億元,年均復合增速達到20%。
另外,《云南省生物醫藥產業施工圖》已于近期正式印發,提出重點發展現代中藥(民族藥)、生物制藥、化學制藥、醫療器械、特色保健品5條產業鏈,明確了各條產業鏈的實施路徑,提出到2020年現代中藥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10億元、特色保健品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40億元的發展目標。
昆明生物醫藥有跨越發展的后備力量
記者了解到,“十二五”期間,昆明市生物醫藥產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從2010年的83.1億元上升到2015年的141.5億元,2015年全市生物醫藥產業工業總產值為205.5億元,年均復合增速11.2%,占全省生物醫藥產業工業總產值的近60%。
其中,以中藥(民族藥)為主的產業結構特點鮮明。2015年昆明市中藥領域工業總產值近百億元,約占昆明市生物醫藥產業規模近一半;化學藥和健康衍生產品實現工業總產值分別達39.7億元和62.5元,占昆明市生物醫藥產業規模的比例分別約為1/5和1/3。
昆明市聚集了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生物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等一批國家級重點研究機構,擁有云南農業大學、云南中醫學院、昆明醫科大學等省內重點高校,構建了在中藥(民族藥)和生物技術藥物領域實力較為突出的科研體系。
截至“十二五”末,昆明市認定了生物醫藥領域包括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企業技術中心等形式的4家國家級和24家省級創新平臺,昆明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內科技服務平臺基本建成,科技創新、資源共享等創新服務功能不斷提升。創新成果持續推出。
“十二五”期間全市有近40個藥品獲得生產批件,其中復方鹿仙草膠囊等中藥(民族藥)品種超過20個,自主研發的一類新藥腸道病毒71型滅活疫苗(手足口病疫苗)和世界首個賽賓株脊髓灰質炎滅活疫苗獲得新藥證書,另有一批新型疫苗品種處于臨床階段,構成了昆明市生物醫藥產業跨越發展的后備力量。
四大“硬傷”體現差距
盡管“十二五”期間昆明市生物醫藥產業取得了較好的發展成效,但同國內發達地區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存在較大的產業提升和調整空間,主要表現有四大“硬傷”:
同質化現象嚴重 發展動能不足
昆明市生物醫藥產業規模落后于大部分省會城市,同周邊西南省會城市相比增速也偏慢。當前,我國生物醫藥產業正處于質量標準和監管水平的重要提升期,更是產業轉型突破發展的關鍵期,昆明市企業普遍面臨市場開拓難度與日常經營壓力日益增大的挑戰。企業普遍競爭力不強,且同質化生產現象嚴重,加之產業鏈部分環節缺失,企業間協作水平較低,整體發展后勁不足,產業整合仍需加速。
機制創新亟需突破
昆明市在中醫藥(民族醫藥)、生物資源等方面創新資源豐富,匯集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生物學研究所等一批國家級重點研發機構,云南中醫學院、昆明醫科大學等一批省內重點院校。
與之相比,昆明市缺乏靈活高效的政產學研用協同機制,中央資源與地方資源、產業鏈與創新鏈相對孤立,未能有效對接,尚未形成促進政產學研用協同的政策閉環,創新優勢未能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
生物資源豐富但未能充分有效轉化
昆明市中藥種質資源的控制力不足,藥材種植與流通環節存在小、散、亂現象,缺乏規模化、標準化的統一規劃管理,難以從品質和數量上滿足中藥生產企業的要求。生物資源豐富但未能充分有效轉化,絕大多數中藥材簡單加工后流入市場,中藥產業經濟效益、產品附加值以及技術含量偏低,尤其是中藥產業鏈延伸不夠,高端產品、新興服務的供給能力不足,產品線相對低端,產品系列不豐富,缺乏深加工及精開發產品,中藥產業亟需升級發展。
大健康業缺乏產品服務支撐
大健康是云南省和昆明市未來一段時期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業態,但目前昆明市生物醫藥產業規模小、企業散、環節缺的發展現狀難以滿足大健康業發展的迫切需求,難以從產品、服務等方面對大健康業形成支撐。
業內專家提出,昆明市應加快推進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緊抓發展大健康業的重大戰略機遇,結合產業發展基礎,優化產品結構、提升產品質量、豐富產品梯隊,逐漸增強對全省及昆明市發展大健康業的產業支撐能力。
2020年昆明生物醫藥工業總產值要達500億元
鑒于此,《昆明市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規劃》提出,將立足昆明市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著力打造以中藥(民族藥)產業為支柱,以生物技術藥、化學藥、醫療器械產業為主導,以健康產品及服務為延伸的“1+3+N”產業新體系。
到2020年,全市生物醫藥產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500億元,年均復合增速達到20%;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實現188億元,年均復合增速達到20%,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12%左右。重點發展領域有如下5個:
推進中藥材深度開發
該規劃提出,要充分發揮昆明市生物資源和研發優勢,加快推進中藥材深度開發,支持創新中藥(民族藥)研發和產業化,加強中藥(民族藥)規范化、標準化生產,加快中藥(民族藥)產業轉型升級,推動高端、精深加工產品發展。到2020年,中藥(民族藥)產業預計實現產值200億元。
生物技術藥產業突破發展
加快優勢產能釋放,強化昆明市疫苗研發在全國的競爭優勢,提升創新疫苗的產業化能力,開展抗體藥物、重組蛋白、血液制品等藥物的開發,推動昆明市生物技術藥產業突破發展。到2020年,生物技術藥產業預計實現產值50億元。
化學藥產業壯大發展
堅持原研藥和仿制藥、高端制劑和高端原料藥并行發展,積極推進優勢仿制藥開展療效和質量一致性評價,提升仿制藥品質,全面推動化學藥產業壯大發展。到2020年,化學藥產業預計實現產值50億元。
醫療器械產業多元發展
堅持重點培育和招商引資相結合,重點引進高性能診療設備、家用智能監測和康復設備、體外診斷試劑等高端醫療器械,不斷豐富醫療器械品種結構。到2020年,醫療器械產業預計實現產值20億元。
健康產品及服務延伸發展
充分利用昆明市大力發展大健康的機遇,推進傳統生物醫藥產品向健康產品及服務延伸,借助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和區位優勢,重點發展高端保健品、天然化妝品等健康產品,支持開展健康體檢、健康養生等健康服務。到2020年,健康產品及服務產業預計實現產值180億元。
云南生物醫藥產業定下“施工圖”
記者還了解到,《云南省生物醫藥產業施工圖》于近期正式印發,提出重點發展現代中藥(民族藥)、生物制藥、化學制藥、醫療器械、特色保健品5條產業鏈,明確了各條產業鏈的實施路徑,提出到2020年現代中藥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10億元、特色保健品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40億元的發展目標。
該施工圖圍繞產業鏈上的若干重點產品,云南將大力培育省內相關領軍企業,瞄準國內外優勢企業做好招商引資;從加強組織實施、加強輿論宣傳、健全投融資機制、強化平臺對產業支撐、加強監測分析、加強監督評估、注重人才培養和引進、強化政策扶持8個方面推動產業發展,力爭到2025年現代中藥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000億元、特色保健品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