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創意產業是文化產業的“衍生品”,其發展路徑是在文化產業的發展路徑上逐步形成的。跨界融合、交叉融合、產業和政策的創新等特點都逐步形成了文化創意產業在“軟經濟”中不可忽視的“軟實力”,在我國文化市場的多元化需求下,我國的文化創意產業逐步形成“對內融合”和“對外跨界”的兩種形態模式。除了與科技、金融的完美對接和融合外,也實現了多渠道跨界發展的局面,在提倡創新思維和政策支持的雙重驅動下,我國文化創意產業已經進入了“戰略發展期”。
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態勢
在經濟全球化、科技信息化的驅動作用下,科學技術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快,現代科技的創新力正在引導著一場新的文化變革。文化創意產業在科技的影響下不斷向其他產業深度融合和延伸,在近幾年以科技為基礎的文化內容產品不斷推出新的發展態勢,文化創意產業正在以高新研發、數字內容、文化創意等科學技術為依托,以互聯網技術為平臺,與各行各業深度跨界融合,有效提升了我國關聯性產業的附加值,并且以疊加效應擴大了整個文化產業的整體收益。
金融與文化創意產業在發展的道路上形成了密切的交融局面,多面性的文化特性在金融市場的融合下也推出了各種有利于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產品形式。在電影金融方面,設立私募股權基金;在中國演藝產業投融資方面,金融是以新的產品、方式、理念來為演藝產業市場融資提供可行的方案。例如,阿里巴巴的“娛樂寶”就是由阿里巴巴集團以數字娛樂事業群和金融機構聯合共同搭建的增值服務平臺。在小微企業方面,金融市場就通過眾籌融資的模式去支持文化企業的發展。金融的支持不僅升級和優化了文化創意產業,并且有效地擴大了文化產業發展的規模。
社會的發展,在經濟和文化之間逐步形成了一道相互關聯的軌跡,文化的經濟化和經濟的文化化影響著經濟和文化的共同發展。而文化產業在創意創新的發展過程中已經存在非常明顯的集聚效應,集群的發展模式及發展要素是我國文化產業集群發展的基本條件。產業集群也是提升區域經濟競爭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根據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理論與實踐現況的研究,結合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當前處于發展階段的情況,如何利用在信息化時代下的有利條件把文化商品實現其最優效率;在全球文化產業的競爭下,如何通過市場發展的機制和我國特有的經濟體制把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的效能發揮到最高,都需要更為深入的研究。
培育戰略性文化創意產業的建議
為加速推進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從三個方面對我國培育戰略性文化創意產業提出有效的建議。
一是文化政策方面。要有效合理地運用財政、金融、稅收等經濟方式大力鼓勵科技的研發和創新、多形式拓寬市場融資的渠道、實施推行風險分擔機制、全面完善配套措施等為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提供政策扶持。
二是市場方面。要鼓勵市場融資多元化,發揮現代化資本市場的優勢;突出銀行支持作用,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優化產業布局,推進地域性文化差異的發展。在文化企業方面鼓勵推出網絡平臺、個性化定制服務、品牌授權等創新模式與市場經營相匹配,開發特色營銷渠道,培育特色文化產品及創建特色企業品牌。
三是文化消費方面。從文化消費的主體,構建多元化、多層次文化產品和要素市場,提升文化消費行為,推廣文化消費理念,引導群眾從低端傳統的文化消費向更高層次的新興文化消費過渡,構建協調穩定的文化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