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為了保持經濟平穩快速發展,我國加大了基礎建設投資力度,城市軌道交通建設也迎來了發展高潮。目前,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地鐵交通建設市場。有調查顯示,到2020年,我國擁有軌道交通的城市預計將達到50個,公里數達到6000公里。
但后期看,我國城市軌道交通建設仍有很大發展潛力。一方面,橫向對比來看,目前在發達國家,城市軌道交通承擔的客運分擔率在50%以上,像倫敦和東京這樣的高度發達的城市其分擔率高達80%-90%,而我國在2015年全國平均分擔率僅10%左右,可見從中外差距來看,我國的城軌建設仍有很大發展潛力。另一方面,縱向內需市場來看,目前我國可建設城軌交通的城市范圍至人口300萬以上調整至150萬人以上,以此來算,我國約有229個城市有發展軌道交通的潛力,而從官方消息來看,2050年規劃的城軌線路將增加到289條,總里程數將達到11700公里。
作為用鋼大戶,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的發展無疑將推進鋼材市場需求的釋放。一方面,城市軌道交通建設涉及的用鋼領域較為廣泛,包括軌道用鋼、車輛用鋼等,設計品種包括不銹鋼、特鋼、鋼管、熱軋板、中厚板、耐候鋼、碳結鋼、合結鋼、合金鋼。其中,軌道用鋼每公里用鋼量約為60噸,一般來說,每公里需要配備6輛車,每輛車用鋼量約為23噸。
除了軌道及車輛本身外,城軌建設項目的發展也將帶動車站、橋梁、隧道等基礎設施用鋼的發展,包括涂鍍板、結構鋼、線材、螺紋鋼等。每座車站用鋼量都達幾萬噸,例如南京南站鋼結構站房用鋼量超過11萬, 而“鳥巢”用鋼量為11萬噸;另據統計一座城鐵車站用鋼量接近5萬噸(不包括鋼軌及車輛本身鋼材消耗)。
2016年5月,發改委和交通運輸部聯合發文指出,2016年到2018年新增1.6萬億元投資用于城市軌交建設。按照行業內基本認可的計算標準,軌道交通每投資1億元可帶動1.12萬噸鋼材消費計算,預估屆時可消耗各類鋼材約達1.68億噸。
此外,城市軌道交通建設也將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有測算顯示,軌道交通每投入1億元將可以拉動2-2.6億元相關產業的發展。除鋼鐵外,相關裝備制造、工程基建等產業鏈的重要環節都將受益。在這些行業發展的同時,也將間接對鋼材消費市場起到一定的拉動作用。可見,城市軌道建設用鋼量是巨大的,在經濟下滑、產能過剩的大背景下,對鋼鐵業需求的釋放起到重要刺激作用。
同時,我們應該看到,目前國內各鋼種多處于低端重復性建設階段,高端產品供應仍顯不足,在面對城軌建設撲面而來的現狀下,鋼企將合理調整自身產品結構,努力發展高附加值產品,抓住城市軌道交投建設發展高潮的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