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繁榮是雄安可持續發展的前提。雄安新區發展,既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又要發展高端高新產業,始終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打造創新驅動發展引擎;必須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培育競爭新優勢,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雄安新區的產業選擇應符合中央定位
雄安新區,須落實新發展理念,產業選擇應當符合“千年大計”的要求,建設成為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的標桿,尤其應關注以下方向。
智能。雄安要搭上科技革命和工業革命快車,在城市建設的同時,建設基于現實的數字城市,為后續智能化管理奠定基礎。加強智慧城市設施建設,提供全面智能化服務,為居民提供更便捷安全的衣食住行條件,為企業提供更加高效的生產運營環境,為政府提供及時科學的決策支持。
綠色。以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為標尺,建設綠色城市基礎設施,以高速路和便捷的交通方式連接各個組團。引進資源集約、勞動高效、生產清潔等高精尖產業;構建綠色便捷交通運輸體系,基于大數據調整紅綠燈時長,引入新能源汽車和無人駕駛汽車等交通工具,集約利用空間和交通資源。
創新。將創新體現在理念、技術研發、產業選擇和政策等各方面。開展前沿科技創新、理念創新和模式創新,營造充滿生機活力的創新環境,為顛覆性、示范性、帶動性強的新技術、新模式,營造發展環境,構建一流服務體系,高起點布局高端高新產業,形成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產業結構、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
金融。中國企業數量世界第一,新三板市場匯聚了一萬多家企業;可以結合資本市場改革,用好金融資本這一抓手,探索組建符合國際化、現代化標準的第三家證券交易所,以匯聚資金資源,支持雄安新區建設和發展。
布局產業集聚區,形成集約發展格局
雄安新區應當先行先試,搭建平臺,培育創新創業主體,培育發展動能,推動產業集聚和循環鏈接,開創集約發展新局面,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基礎設施產業集群。城市建設、運營和發展,離不開基礎設施;人口集中到城市正是因為用同樣的投資可以讓更多的人提升福利水平(所謂的規模效益)并享受發展成果。滿足雄安綠色建筑和智慧城市基礎設施共建共享需要的新型建材及其產品,因附加值不高難以遠距離運輸,應當以已落戶的中國建筑等企業布局園區,形成產業集群。
智慧城市產業集群。圍繞數字城市建設,發展新一代通信網絡、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信息技術產業。可以依托5G率先大規模商用、IPv6率先布局,推進智能感知芯片、智能傳感器和感知終端研發及其產業化。搭建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支撐無人系統應用和產業化發展;超前布局區塊鏈、太赫茲、認知計算等技術研發及試驗,推動電子商務、數字金融、人工智能等項目在雄安落地;建設人工智能研發與產業化發展園區或示范區,發展形成勢頭強勁的重要產業集群。
醫藥健康產業集群。發展健康、衛生產業和產品;優先發展腦科學、細胞治療、基因工程、分子育種、組織工程等前沿技術,開發生物醫藥和高性能醫療器械、影像設備、醫用機器人等診療設備,全降解血管支架等高值醫用耗材,可穿戴、遠程診療等移動醫療產品;加強重大疾病新藥創制,促進技術產業化。加強與中國醫學科學院、國家醫療中心等機構合作,建設一批高端研發平臺,加快成果轉化。實施生物技術藥物產業化示范、醫療器械創新發展、健康大數據和服務推廣等工程,建設世界一流生物技術與生命科學、高端醫療和健康服務中心,促進企業入園,形成生物產業集聚發展的新格局。
高端制造產業集群。推進兩化融合發展;布局高檔數控機床、機器人、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航空航天等裝備制造業,培育一批“專精特新”人工智能與智能裝備生產龍頭企業。發展汽車電子與車聯網、人工智能芯片與軟件,網絡與信息安全產品的智能制造軟件、生物制造與基因工程等技術產業;在視覺系統、傳感器、控制系統、專用芯片等領域加大投資力度,研發高新技術產品,形成生產能力;開展車聯網應用示范,形成協同精密定位、寬帶移動互聯、智能化交通控制等智慧路網基礎設施,開展高度和完全自動駕駛(HA/FA)研發試驗和產業化應用,形成科技含量高、產業競爭力強的高科技產業集群。
農業旅游產業集群。憑借華北平原明珠白洋淀的旅游資源優勢,加強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挖掘歷史遺跡和文化資源,開發旅游產品,發展生態旅游,吸引京津冀及其周邊的游客,形成有客來、有得看、留得下、愿消費的旅游目的地。配套發展“農家樂”等生活性服務業,提供地方特色產品和服務,讓好的“口碑”由旅客流傳;發展特色旅游產業,形成富民產業集群。發展綠色生態農業;建設國家農業科技創新中心,發展以生物育種為重點的現代生物科技農業,推動苗木、花卉育種和栽培研發,建設現代農業設施園區;融入科技、人文等元素,發展創意農業、認養農業、觀光農業、都市農業等新業態,讓農田成為旅游景觀,形成一二三產業融合、農業旅游協同發展的態勢。
軍民融合產業集群。實施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軍民融合發展戰略,選擇通用航空、北斗衛星導航、商業航天發射、網絡安全等領域,采取“軍轉民”“民參軍”等方式,建設軍民融合產業園區,發展形成相關產業集群。把握材料科學發展的大勢,推動新材料研發和產業化,聚焦人工智能、寬帶通信、新型顯示、高端醫療、高效儲能等產業發展對新材料的需求,加大新型能源、高技術信息材料、生物醫學材料、生物基材料等領域的研發和產業化力度;打造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支持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建立開放合作的新型研發機構和產業聯盟,成立新材料制造業創新中心、測試評價及檢測認證中心,發展形成相關產業集群。
節能減排產業集群。節能減排是戰略性新興產業,貫穿于工業、農業、建筑、交通和服務業等各行各業;發展節能減排技術、裝備、器械和相關服務業前景廣闊。需要注重產業耦合、循環鏈接、協同共生;防洪防澇、白洋淀生態環境保護、污染治理與生態修復等措施應當系統化、一體化。可將不同行業、不同領域的產業聯系起來,形成多聯產的現實或虛擬網絡,如生活廢物—厭氧發酵—沼氣凈化—新能源汽車燃料—有機肥—有機食品,以及太陽能—漁業—大棚養殖等一體化等。這樣的產業鏈接和集群,既要理念創新,也需要深藍色技術支撐。應當從實際出發,創新思維,大力推動,支撐雄安綠色低碳發展。
服務平臺產業集群。接軌國際,創建服務平臺,發展金融、科創、商務、物流、現代供應鏈、大數據、智慧教育、智慧醫療等現代服務業;集聚銀行、證券、信托、保險、租賃等金融業態,推廣應用先進金融科技,發展綠色金融、期貨、碳市場和產權市場。圍繞創新鏈構建服務鏈,發展孵化、技術轉移轉化、科技咨詢、知識產權、檢驗檢測認證等服務業,形成高質量發展標桿。發展設計、咨詢、會展、電子商務等商務服務業;發展創意設計、高端影視、動漫、音像、傳媒、視覺藝術、表演藝術、工藝與設計、雕塑、環境藝術、廣告裝潢、服裝設計、軟件和計算機服務等文化產業,建成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發展國際仲裁、律師事務所等法律服務業,形成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
高端高新產業基地。深化與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麻省理工學院、阿里巴巴、騰訊等知名機構合作,利用國家政策,建設信息網絡國家實驗室、生物安全國家實驗室、國防科技高端實驗室、國家細胞中心、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未來網絡創新研究院、金融科技研究院、太赫茲研究院、人工智能創新中心、超材料研究院等國家級創新平臺和未來產業研究院,形成類似于硅谷、筑波等的研發中心或創新基地。建設雄安中關村科技園、軍民融合產業園、信息產業園、生命科技與生物醫藥產業園,引進一批國內外高端企業和高技術產業化項目,建成新一代人工智能、生命健康、高端新材料等未來產業發展需要的聚集區,并將戰略性新興產業打造成新的增長點。
傳統產業改造提升。雄安(雄縣、容城、安新三縣)原來是京津冀的發展洼地。產業結構以農業、勞動密集型工業和旅游業為主。雄縣現有產業是塑料包裝、壓延制革、電器電纜和乳膠制品;容城縣號稱“中國北方服裝之城”,機械制造、汽車零部件、箱包、毛絨玩具和食品加工等,也有一定的基礎;安新縣主要產業為制鞋業和羽絨制品,也是華北的最大廢舊有色金屬集散地。這些產業對于雄安新區是不可或缺的,應當依托這些產業解決居民的衣食住行問題;同時應當改造升級,增加產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增強競爭力。
創造條件促進雄安永續發展
雄安的產業選擇,既不能“撿到籃子里就是菜”,什么樣的企業都能落戶,而要設立“門檻”;也不能“有心栽花花不開”“框框太多”限制人的能動性和創造性。將雄安的發展定位于“曼哈頓”或“硅谷”為時尚早,關鍵是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形成產業發展和城市繁榮的內生動力。
營造承接環境。打造世界一流硬件設施,有序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完善配套條件,提供租購并舉的多元化住房,保證外來人口“有房住”。以功能組團布局主導、產城融合要素高效配置,形成分工有效相互配套的產業板塊。循序漸進地建設中央商務、綠色宜居、高端產業、大學研發城、濱海生態休閑等組團。先期可以通過行政手段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從承接北京遷出的大量企事業單位中獲得發展初速度;接著要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并由行政推動轉化為自我發展;最終要發揮市場的作用,實現自我成長,并以創新驅動實現加速發展。雄安能否獲得預期發展,關鍵在吸引人、特別是創新型人才;要營造優質公共服務環境,建立政務服務平臺,簡化審批程序和環節,提供一站式服務;在土地、財稅、金融、人才和對外開放等方面,實施一攬子優惠政策,確保外來人口很想來、留得住、發展好。
深化京冀合作。按照京冀的合作協議,北京將發揮“服務”品牌影響力,推動高端服務業,特別是優質教育、醫療衛生等資源向雄安延伸布局,投資建設高水平幼兒園、小學、完全中學、綜合醫院各一所,由北海幼兒園、史家胡同小學、北京四中、宣武醫院提供辦學辦醫支持,并委托一流水平的教育集團、醫療集團進行管理。河北省則在雄安選擇相對應的對象,北京將采取派出優秀管理團隊、教師互派、課程共享、人才培訓、技術幫扶等形式,提供支持。北京市還將加快社會保險跨區域轉移對接,推進異地就醫即時結算、醫療機構臨床檢驗結果互認、醫學影像檢查資料共享,完善養老保障服務體系。所有這些,將為北京“副中心”建設增加色彩。
發揮央企作用。央企業務涵蓋交通、建筑、基建、農業、通信、金融等領域;應推進相關產業在雄安布局,發揮比較優勢,服務新區建設,并在參與中獲得益處。可以為雄安新區的開發建設、城市管理提供服務;加大天然氣、地熱能的開發利用力度,擦亮綠色循環低碳品牌,構建藍綠交織、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態城市;利用產融結合,發展科技金融、普惠金融、互聯網金融和綠色金融,運用銀行貸款、債券發行、證券化、上市融資、PPP、私募產業基金等方式,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為雄安發展提供金融支持。與此同時,還應當發揮民營經濟體的作用,使雄安充滿創新的活力和氛圍。
創新創業機會多了,產業發展了,各類人才就會蜂擁而來;人聚集多了服務業需求就會增加,城市就有活力,就能建成繁榮雄安,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