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北京沿京藏高速一路向北行駛約300公里后所到的地方,就是內蒙古烏蘭察布市興和縣。過去,這里只是一個名不經傳的縣城,如今它正因為一個大的物流產業規劃,成為煤炭市場物流數據動態監測和預警基地,并備受各方關注。
日前,由烏蘭察布市政府、中國資源交通集團、內蒙古博源控股集團、中鐵十一局、呼和浩特鐵路局等5家單位聯合發起設立的內蒙古西北煤炭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交易中心”)在烏蘭察布市正式掛牌成立。而(興和縣)綜合物流產業園正是“交易中心”的承載地。記者了解到,成立“交易中心”是烏蘭察布市以(興和)煤炭,(集寧)馬鈴薯、皮革產業發展為立足點,打造區域性商貿物流平臺的一個重要戰略步驟。
烏蘭察布市委常委、副市長史萬鈞在接受《中國貿易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交易中心”建成后,將憑借電子交易平臺強大的資源整合能力,為客戶提供信息、交易、物流、結算、金融等全方位優質的服務,并通過煤炭交易中心實現信息對稱、資源匹配、物流順暢等高端服務目標,打造北方地區煤炭物流第一“內陸港”。同時,“交易中心”的建成將進一步加大烏蘭察布與東部沿海地區港口的聯動能力,形成“北煤南運”、“西煤東調”的高效的現代綜合物流功能區。
記者從烏蘭察布市官方文件中了解到,“交易中心”建成后將與(興和縣)綜合物流產業園區相融合,實施一體化運行模式。未來,“交易中心”將吸納包括以煤炭為主的大宗商品生產、加工、物流、港口、終端用戶等上中下游企業成立股份公司,形成以信息服務為平臺、以電子交易為手段、以金融服務為支撐、以實現異地交割為保障的現代物流服務網絡,為客戶近期提供現貨交易,遠期提供類期貨、期貨交易服務。綜合物流園區則依托公鐵聯運和倉儲規模優勢,引進煤炭、礦產品、工業品、農產品等商貿企業,發揮大宗商品的運輸、倉儲、加工、配送等集散功能,促進西部能源和原材料產品與發達地區工業產品的雙向流動,不斷提升綜合物流的整體效益,推動現代物流業快速發展。
為了快速推進商貿物流產業規劃的實施,烏蘭察布市在“十二五”期間,作出了高達800億元左右的投資預算,用以實施多項重點工程。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以來,全市商貿物流重點項目建設已累計完成投資約300多億元。其中,2012年,烏蘭察布市新建、續建商貿物流項目144個,完成投資128億元。烏蘭察布政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如果加上2013年220億元的物流投資預算,到今年年底,烏蘭察布市累計完成的投資額可達450億元。
有業內人士表示,“交易中心”成立后,將與烏蘭察布(興和)綜合物流產業園區形成合力,與集寧現代物流園互動發展,成為烏蘭察布市現代物流戰略規劃的重要支撐,進一步擴大烏蘭察布市商貿物流的功能板塊,形成多元化的產業服務格局,增強區域的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最新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共有109家煤炭運銷企業進駐烏蘭察布(興和)綜合物流產業園區,有45家入園企業開展煤炭加工貿易業務。
內蒙古博源控股集團是一家以化工和能源為主營業務的企業,同時也是“交易中心”的股東單位。博源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戴連榮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交易中心”建成后,將有助于提高中國煤炭產品質量標準化、物流效率及時化以及煤炭產品市場輸出的規模化。更為重要的是在實現上述“三化”之后,其還能夠擴大區域影響力和競爭力,從而為爭得國內、乃至國際的煤炭市場定價話語權奠定基礎。
一份樂觀的效益回收概算數據顯示,未來,以“交易中心”為核心帶動的綜合物流產業園區,僅煤炭加工、轉運、貿易的年吞吐能力就有望達到1.8億噸,實現交易收入1000億元左右,稅收30億以上,吸納就業2萬余人。而2012年以來,烏蘭察布市煤炭、馬鈴薯、皮革等“三個交易中心”營業收入已完成81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