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南縣縣委書記汪軍主持會議,專題研究百億“稻蝦共生”產業鏈發展規劃,并帶領相關部門前往茅草街大橋、沱江下壩調研“洞庭蝦世界”規劃及產城融合問題。南縣已初步制定百億“稻蝦共生”產業鏈發展規劃。
會議提出,到2020年,全縣龍蝦綜合養殖面積達到50萬畝,其中“稻蝦共生”面積達到35萬畝,池塘套養15萬畝,龍蝦良種覆蓋率達到100%;年提供優質龍蝦種苗120億尾,年供應30億只商品蝦,20萬噸稻蝦生態富硒米;圍繞龍蝦產業的生產經營,培育上市企業2家,企業年加工龍蝦能力達到40萬噸,龍蝦系列產品年出口創匯10億美元;在全國開設南縣龍蝦連鎖店1000家,培訓2000名龍蝦職業經理人,1萬名南縣龍蝦烹飪師;龍蝦文化生態旅游年接待游客100萬人次;全縣龍蝦產業年綜合產值達到100億元;全產業從業人員達到10萬人次;農民龍蝦產業收入占當年農村居民收入的50%以上。把南縣建設成為全國龍蝦健康養殖示范基地,龍蝦種苗選育繁育基地,龍蝦精深加工基地,甲殼素生物產業基地和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小龍蝦研發中心,洞庭湖龍蝦現貨交易中心,龍蝦技術服務與品牌輸出中心,龍蝦文化展示中心,1+10農業特色產業園精品工程等,奠定建設100億稻蝦產業的堅實基礎。
一、龍蝦種苗選育繁育基地建設重點。加快建設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現代化的龍蝦良種選育擴繁基地,選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龍蝦優質品系和適合蝦稻共生模式的富硒水稻品種。重點扶持湖南省澤水居現代農業有限公司、順祥水產、天心洲種苗基地、精英龍蝦專業合作社、蝦苗繁育基地,真正依托科技創新搶占種業制高點。爭取國家、省級項目支持,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合、育繁推一體化的龍蝦種業體系。
二、龍蝦標準化養殖示范區創建重點。把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與延伸稻蝦產業鏈有機結合起來,立足資源優勢,鼓勵農民通過合作與聯合的方式發展規模化、標準化“稻蝦共生”基地。力爭3年內建成茅草街鎮、三仙湖鎮、中魚口鄉、青樹嘴鎮、南洲鎮、麻河口鎮等6個規模化、標準化萬畝以上“稻蝦共生”核心示范基地,全面實施標準化生產,制定并發布“稻蝦共生水稻綠色種植技術規程”、“稻蝦共生龍蝦養殖技術規程”。加強稻田高效種養模式的研究、試驗、示范、推廣,探索“稻蝦共生”、“池塘套養”高效模式。建立龍蝦產品可追溯體系,全面推進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認證。加快構建縣、鄉、村三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體系,完善投入品登記、生產、經營、使用和市場監督管理制度,爭取早日獲得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縣稱號。
三、龍蝦產業龍頭企業發展重點。圍繞龍蝦產品精深加工、甲殼素系列開發、龍蝦餐飲開發加工等,大力招商引資,培植發展龍頭企業。重點扶持市場帶動力強、規模大、基礎好的企業,支持企業通過外引內聯、兼并重組、股份合作等形式,組建大型企業集團。加快企業公司股份制改造,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加大對專業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實現龍蝦生產由分散經營向規模化經營轉變。扶持有實力的企業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組織模式,與基地、蝦農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加快建設克明食品產業園、順祥水產科技園、今知香特色農產品加工園區,從而推動稻蝦加工園區化、園區產業化、產業集聚化。
四、龍蝦名優品牌培育重點。加大扶持和統籌協調力度,完善龍蝦產業品牌、推介、保護、利用運行機制。通過政府引導扶持,龍頭企業市場運作,中介企業、服務組織和龍蝦養殖專業戶廣泛參與,加快龍蝦品牌整合,形成規模優勢和品牌效應。運用好“漁家姑娘”小龍蝦中國馳名商標,加快注冊“南縣小龍蝦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加強品牌運營和管理。充分利用中央省級媒體對南縣小龍蝦系列產品的宣傳、推廣力度,提高品牌的市場知名度和影響力。堅持開展多角度、全方位、影響廣的小龍蝦系列宣傳活動。不斷改革創新,激活市場要素,打造“南縣小龍蝦”著名活動品牌。
五、龍蝦文化生態旅游建設重點。深入挖掘龍蝦文化內涵,充分利用南縣地花鼓蝦蚌文化資源,開發系列龍蝦工藝品,組織開展小龍蝦特色文化活動,打造龍蝦文化品牌,促進龍蝦文化消費。實施龍蝦主題旅游產業行動計劃,加強龍蝦產業與旅游業的融合。以創建全域旅游為載體,大力招商引資,建設一批集旅游、休閑、觀光于一體的龍蝦文化展示中心、小龍蝦休閑農莊、小龍蝦特色村鎮。規劃實施南縣天心洲洞庭生態小龍蝦旅游景區、南縣龍蝦中小學科普教育基地等重大項目建設。高標準規劃建設具有龍蝦文化特色的多功能活動場館,把南茅運河沿線南北兩極打造成集電子商務、品蝦休閑、節會商貿、倉儲物流、產品研發、文化餐飲于一體的龍蝦主題商業文化集聚區,豐富龍蝦產業文化內涵。力爭在“十三五”期間把我縣建成國內外知名的龍蝦主題旅游地。
六、龍蝦現代餐飲經營模式推廣重點。大力引進社會資本、扶持建設龍蝦培訓學校,加強對從業人員的技能培訓,努力提高勞動者素質。制定“南縣清蒸龍蝦”、“南縣冰鎮香草龍蝦”等菜品制作地方標準、企業標準,并通過相關權威機構的認證。不斷開發新產品,打造特色餐飲一條街,進一步提升龍蝦餐飲烹飪水平,推廣龍蝦餐飲標準化連鎖規模經營。大力組織開展龍蝦烹飪師技能培訓,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把南縣品牌小龍蝦打造成全國著名勞務品牌。
七、龍蝦產業精準扶貧重點。精心組織實施龍蝦產業精準扶貧工程,以小龍蝦產業為載體,創新扶貧體制機制,采取技術指導、資金扶持、產品回收等辦法,有的放矢,精準施策,到2018年通過龍蝦產業扶持脫貧8000戶,脫貧人口2.6萬人。鼓勵克明、順祥等重點龍頭企業對接精準扶貧項目,發揮公司帶農戶脫貧致富優勢。
八、"產城融合”推進工程重點。進一步創新現代農業機制,加快推進 “稻蝦共生”集約高效農業模式,積極推進土地流轉,鼓勵農民就地就近城鎮化,讓更多的農民變市民,提高城鎮化水平。支持各地采取經營集鎮、盤活存量、市場運作等方式,推進城鎮建設,加快建設一批重點鎮、中心鎮和特色鎮。以“現代農業園”、特色旅游鎮為目標,注重龍蝦文化與城鎮建設有機結合,全方位提升城鎮品位,打造特色城鎮,把龍蝦元素融入到城鎮建設當中。
會議要求,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成立由縣委主要領導任組長、縣委常委縣政府相關領導任副組長,宣傳部、農業局、發改局、教育局、科工局、財政局、國土局、人社局、水務局、商務糧食局、文化旅游廣播局、衛計局、住建局、國稅局、市監局、城投公司、地稅局、扶貧辦、畜牧水產局等相關部門為成員單位的南縣龍蝦產業發展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專項辦公室。形成主要領導親自抓、辦點示范引領抓,全縣干部一齊抓的良好局面。縣委、縣政府將定期集體聽取龍蝦產業發展項目建設工作專題匯報,研究解決存在的突出問題,加快推進項目建設。強化檢查督辦,把龍蝦產業發展納入各鄉鎮有關部門年度目標考核,對在稻蝦產業發展上有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給予獎勵。要創新投資融資機制。建立南縣龍蝦產業發展專項基金,通過市場融資、財政投入,將龍蝦產業發展作為縣級產業基金重點支持的特色產業。積極整合各方面的資金,以《南縣“十三五”龍蝦產業發展規劃》為依據,把龍蝦產業基地建設、文化旅游等發展項目作為統籌使用財政專項資金的重點內容,按照“統一規劃、性質不變、渠道不亂、集中使用”的原則,捆綁投入到龍蝦產業發展上來,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鼓勵支持工商資本、社會資金參與龍蝦產業發展。縣財政每年安排1000萬元以上,主要用于支持龍蝦種苗繁育、品牌培育推廣、病蟲害防治研究、養殖保險、龍蝦產業招商配套等公益性項目,具體由縣龍蝦產業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擬定方案,報縣委縣政府批準后實施。要強化質量安全監管。加強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實施水生態文明建設工程,確保稻蝦種養水源安全。實施產地環境、投入品使用、生產過程、產品質量全程監控,切實落實龍蝦生產、收購、儲運、加工、包裝、銷售各環節的質量安全監管責任。引導龍頭企業推行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和HACCP食品安全保證體系認證,鼓勵企業建立GAP生產體系和產品質量信息追溯系統。加強對龍蝦產品質量日常安全監管,確保全縣范圍的龍蝦產品質量安全可控,來源追根可溯。要完善市場流通體系。結合產業發展,規劃建設洞庭蝦世界,建立小龍蝦產地交易市場。支持企業采取聯營、連鎖、加盟等形式,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武漢、長沙等城市開設銷售窗口,建設規范化龍蝦餐飲連鎖經營店和龍蝦產品直銷店,提高南縣龍蝦在國內的市場份額。引導龍頭企業更新營銷理念,樹立“互聯網+”思維,建設互聯網+龍蝦服務平臺,拓寬多元化銷售渠道。積極培育南縣雨后電商、阿里巴巴淘寶網、中國供銷電商等品牌,大力發展電子商務、配送、代理、直銷、批發、郵購等新型流通業態。協調物流倉儲企業,建立穩定、快捷的冷鏈物流配送體系。積極實施龍蝦“走出去”戰略,不斷開拓國際市場,鞏固南縣中國小龍蝦養殖與加工研發中心的地位。要增強信息技術支撐。以教育部、科技部、新農村發展研究院聯合確定的湖南淡水龍蝦特色產業南縣基地為依托,加快建立湖南省(南縣)龍蝦產業技術研究院建設。積極開展龍蝦良種選育繁育、新品種引進示范和推廣應用,研究龍蝦甲殼素和衍生物的精深加工和龍蝦產品保鮮技術,開發稻蝦資源,選育優良品種。不斷推進龍蝦綜合養殖模式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探索建立技術支撐單位與龍蝦產業經營主體的對接機制,加強基礎技術服務體系建設,引導企業參與技術服務,形成省級科研院所、龍頭企業、相關行業技術部門與鄉村服務組織為補充、上下銜接配套的社會化服務網絡。支持農業科研院所、大專院校承擔龍蝦產業科技推廣項目和產業基地建設項目。鼓勵科技人員創新創業、創辦領辦經濟實體。建立健全南縣龍蝦產業產銷信息公共服務平臺,整合龍蝦信息服務資源,建立多元化的信息服務渠道,推動龍蝦養殖、收儲、加工、銷售全產業鏈的信息服務,增強龍蝦產業科技信息化支撐能力。要合力支持產業發展。一是整合部門資金支持稻蝦產業發展,利用“雙暢工程”、糧食高產創建、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和新增糧食產能等相關項目,集中資金、統籌使用、重點支持小龍蝦基地基礎設施建設。二是對稻蝦共生面積100畝以上集中連片且達到縣政府制定技術規程的農戶,給予每畝200元以獎代投。三是完善水利設施配套,增加排灌裝機容量,確保日降雨量達200毫米種養戶不受漬,不受災,不受損。四是著力打造財政、銀行、保險、證券、互聯網金融的立體金融支持體系,助力龍蝦產業健康發展,積極推廣“財銀寶”、“蝦農貸”、扶貧貼息貸款等金融產品,積極開展特色農業小龍蝦保險,主動服務對接龍蝦養殖戶,減少養殖風險。五是加快推動龍蝦加工企業上市融資,鼓勵企業利用多種項目和資金,擴大生產經營規模,爭取2020年有2家以上龍蝦生產經營企業實現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