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快推進中山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近日中山市在同一天印發了《中山市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2年)》《中山市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2年)》《中山市健康醫藥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2年)》三個行動計劃。按計劃,該市將用五年時間,實現規模以上高端裝備制造業產值1500億元,實現全市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規模超1200億元,實現健康醫藥產業總產值規模達到1200億元。
用“產業錯位”彌補裝備業的缺鏈
同一天出臺三個行動計劃,足見這三大產業在中山未來的發展以及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分量之重。同時,也反映了發展這三大產業對于中山發展的緊迫性。目前,裝備制造業早已成為中山市第一大支柱產業,總量在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帶中排名第二,省“十三五”規劃明確要求中山打造“世界級現代裝備制造業基地”。
置身粵港澳大灣區,諸多城市全方位競合發展。南都記者觀察,中山市瞄準珠江西岸乃至全省先進裝備制造關鍵領域和重點環節的缺鏈,以“產業錯位”爭取“優勢地位”,重點發展智能制造裝備、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節能環保裝備、新能源裝備、新能源汽車、衛星及應用等先進裝備制造業,產業規模不斷壯大。當下,中山市已形成國家火炬計劃中山(臨海)裝備制造業基地、國家火炬計劃中山電梯特色產業基地、中山火炬區汽配產業基地等,裝備制造業產業化集聚程度不斷提高。
另一方面,透過粵港澳大灣區,中山有望借助廣州、深圳的科研和科技實力,香港、深圳和廣州的金融實力,香港、澳門、珠海的服務業實力,以及佛山、東莞、江門和肇慶的制造業實力,支持中山家具家電、燈飾照明、紡織服裝等優勢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并聯合周邊企業、高等學校、科研機構、風險投資機構、商會協會、中介服務組織等成立基于產業鏈的技術創新戰略合作聯盟,科學布局,優勢互補,加快向創新型產業集群轉變,提升在全球的競爭力。
健康醫藥產業的科技力如何補?
而作為中山支柱產業之一的健康醫藥產業,近年來產業經濟規模不斷擴大,年均增速超過30%,已成為該市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目前,雖然發展勢頭良好,但該產業同時也遇到了一些問題和困難。盡管中山不斷加大技術創新扶持力度,但多數企業科研投入比例較小。許多醫藥企業缺乏自主知識產權的研發技術,產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相對較低。中山地處粵港澳大灣區的中心位置,應聚合珠三角城市在健康產業發展方面的基礎和優勢,借鑒港澳制度和機制,加強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在健康醫藥產業和醫療服務領域的深度合作。比如,聯合港澳爭取含金量高的扶持政策在中山落地,如允許港澳獲批藥品及技術在創新區先試先用,在創新區設立國家藥品和醫療器械審評區域中心等。從中山前期與港澳的聯系來看,港澳地區也迫切希望有一個增進了解內地、共同發展健康產業的平臺。中山企業及政府有關部門應加強與港澳對接,利用港澳地區在國家層面的影響力,推動國家生物醫療科技創新區早日獲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