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喧囂的主城,接近明城墻時,正宗的老南京味道撲面而來。走進悅動·新門西體育文化產業園區后,眼前隨之一亮,以青紅磚、混凝土、金屬、玻璃等立面材料構筑的整個園區,讓人精神為之一振。明城墻,秦淮河,大廠房,這些烙著時代印記的歷史文化元素與新的元素一起,被精心設計到景觀中,使人仿佛走進了一座公園。
舊廠區的華麗蛻變
置身于園區中,很難想象這里曾經是兩個閑置的舊廠區。據介紹,園區的前身是南京第一棉紡廠和南京印染廠,此前多年一直處于閑置狀態。2016年舊廠區對外公開招標,萬科善跑通過充分調研,提出以體育文化為核心,以“多元共生、協同發展、包容進化、開放創新”的雨林生態特質為理念,打造多元業態和諧美好生長的產業園。該理念得到南京市政府與秦淮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一舉中標,從而改寫了舊廠房的歷史。
眾所周知,萬科集團一直和體育有著不解之緣。因此,萬科善跑拿下舊廠區項目之初,就早已有了規劃。南京萬科善跑體育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大祥表示,時值國家大力發展體育產業,以及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加上萬科集團的體育情結。所以,秉承“歷史再造,文化再生”理念,園區致力于打造國家體育戰略下的“體育+”與“+體育”產業園的全新模式。
歷史與現代的完美結合
悅動·新門西總建筑面積約8.4萬平方米。園區外圍,秦淮河與明城墻緊密環抱,東鄰規劃中的鳳凰臺文化中心、杏花村傳統街坊及藝術村落,西側緊鄰內環西線快速路,地理環境極其優越。
園區內部則圍繞“一軸兩片”的原則展開設計。通過空間整合,最大限度保留與恢復廠區行列式布局的肌理原貌,重塑廠房建筑的原始結構與形態特征。本著“強調歷史符號、凸顯工業特質”的目的,選擇青磚、紅磚、金屬等材料來奠定整個園區基調。大跨度的生產車間被改造為運動場或運動俱樂部,小開間的庭院式建筑則被改造為體育產業辦公、文創辦公、青年公寓或商鋪。人們來到這里工作、消費、社交,新的業態與舊的空間在這里進行了重新匹配與定義,從而重疊成多元化、社區化的復合型園區,體現了新舊相得益彰的設計理念與對立統一的設計哲學。
王大祥表示,項目在規劃設計之初,就作為秦淮區政府老城南舊改的一部分而存在。作為老城南歷史文化旅游線路上的一環,園區擔當了老城南歷史風貌游覽路線上的緩沖角色。
沒有圍墻的門戶公園
記者在采訪時發現,為了和周邊的居民加強融合,方便市民鍛煉,園區沒有設立圍墻,通過樹的圍合界定了門戶公園的空間。林蔭、草坪、旱噴廣場等,為周邊的人們提供了休憩場地。因此,悅動·新門西更像公園而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產業園區。
同時,創新發展體育新業務,精心布局精英運動、體育總部等體育產業項目,配合建筑和室內的主題,園區景觀設計中也體現了運動元素。連接明城墻的慢跑道、籃球館、運動競技場(輪滑)、運動休閑廣場等都是聚集人氣的地方。而超市、餐飲等配套設施大多已開業。
之所以這樣設計,一方面是為了保留傳統的文化特色,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打造園區自身的特色。目前,江蘇省青少年輪滑培訓基地已完成認證,輪滑場也已建設完畢,青少年籃球培訓考級認證工作也得到有關方面認可,籃球館正在緊鑼密鼓地建設之中,北京體育之窗華東總部也即將落戶其中,而“南京36丈城墻跑”已成為南京目前最有特色的體育IP,“天天有賽事”且與體育彩票相結合,來南京旅游的游客都可即興參與,“體育+旅游”以一種全新的方式得以呈現。
建設中的“南京名片”
“只要有空,我每天晚上都要來園區跑步。”家住附近的市民陳先生告訴記者。曾經在城墻外綠地跑步的他,幾個月前偶然間穿過城墻發現這塊寶地后,就喜歡上了這里。“這里環境優美,每次來運動都心曠神怡。”陳先生說,作為一個體育愛好者,他打算等這里的健身會館和私教工作室正式開放后就去辦張健身卡,這樣鍛煉起來就更有系統性和針對性。
“我們的目標就是不僅要把悅動·新門西打造成為南京首個體育文化產業園,更是要把它建設成為‘南京名片’。”王大祥表示,“園區業態除了體育產業之外,還有一些在業界具有較高地位的文創產業與互聯網科技產業,將總部基地設在這里。我們希望在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轉型的過程中,能為中國科技企業知識產權的自主研發與創新提供良好的氛圍與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