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協同發展是我國重要的國家戰略,在經濟融合發展的過程中,體育產業以其極強的互動性、公眾參與性,以及豐富的政策紅利,已經成為經濟全局一體化的重要一環。特別是在 2022年北京冬奧會緊鑼密鼓的籌備之際,三地體育產業的融合發展已經成為關注焦點。
近日,2018京津冀國際體育產業大會在北京舉行,與會專家圍繞如何抓住冬奧會籌備等重要契機,從體育產業規劃、體育小鎮建設、體育品牌升級等角度,推動京津冀三地的體育產業更好地融合展開了深入的討論,并推介了一大批有著巨大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體育產業項目。
抓住“冬奧機遇”
促進京津冀體育產業融合
北京即將在2022年舉辦冬奧會,圍繞冬奧會的籌備以及舉辦,將給京津冀區域經濟的發展帶來巨大動力。延慶區體育局副局長李燕在本次大會上透露,在冬奧會 7 年籌備期間,延慶賽區場館及配套設施和交通基礎設施投資總額有望達到 484.36 億元,相關賽事現場觀眾可能達到 51.8 萬人次,與冬奧會相關的消費收入預計可達到 2.59 億元,將大大拉動延慶經濟增長。
冬奧會的籌備與舉辦也給相關產業發展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間,在本次大會中,有多個體育產業項目依托于冬奧會紅利而開展。北京首鋼建設投資有限公司招商中心副主任苗芳指出:“冬奧會將為老工業區的轉型發展提供巨大動力,我們需要發展冬奧引領、科技賦能的‘體育+’,推動科技、傳媒、創意等產業融合發展,實現區域可持續發展。”
受益于冬奧會帶來的重要契機,冰雪運動迎來了歷史性的發展機遇,這也是區域體育產業發展融合的一次重要利好。目前,京津冀地區總人口超過1.1億,擁有巨大的冰雪消費潛力,而且北京、張家口、崇禮等地有大量適合冰雪運動、冰雪旅游開展的自然資源,有望打造成為繼阿爾卑斯山區、科羅拉多地區之后的“世界冰雪第三極”。
但與此同時,想要達成建設“世界冰雪第三極”的目標卻仍然面臨許多障礙。在本次大會上,專家指出,冰雪產業在冰雪用品研發制造、冰雪傳媒等方面還顯得尤為薄弱,對于賽事贊助、冰雪用品研發制造、康養醫療以及相關智能硬件等衍生產品的開發上尤為欠缺,產業鏈上下不連通,斷鏈和孤鏈現象明顯,冰雪產業與關聯產業融合發展程度不高。
專家建議,要克服這些問題,需要優化冰雪產業布局,從引導和鼓勵社會資本投資建設冰雪場館、統籌考慮場館的可持續發展,大力發展冰雪職業培訓和教育,提高研發水平、打造冰雪產業集聚區,促進冰雪產業全產業鏈發展等角度進行綜合規劃與實施。
以科學規劃
迎接體育產業發展挑戰
在“資本寒冬”背景下,從去年開始社會資本對體育產業的投資放緩,這也給體育產業發展敲響了警鐘。中央財經大學體育經濟與管理學院副院長王裕雄分析稱,體育產業的投資放緩本質上是體育項目的增長能力和盈利能力受到更嚴格的審視,現實體育消費需求、投資門檻、外部因素都制約著體育產業的進一步增長。
王裕雄判斷稱,當前我國體育產業正在經歷“脫虛向實”的過程,戶外休閑運動產業將逐步迎來整合,未來可能會出現大體量的企業。此外,各類體育綜合體還有很大發展空間。對于體育產業的參與者來說,需要加強政策研究、提高政策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還需要重視外部性的政策支持,并重點從賽事活動的政策支持進行入手。
而從產業發展現狀來看,三地的體育旅游發展已經結出了諸多碩果。在國際體育總局頒布的首批體育特色小鎮名單中,京津冀區域就有13個小鎮成功入選,而“2018京津冀運動休閑體驗季”系列活動、京津冀游泳公開賽等活動也極大的豐富了體育產業發展成果。
北京市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趙文強調:“體育是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的重要標志,是綜合國力和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體現。體育產業作為新興產業、綠色產業、朝陽產業,完全有條件和潛力成為未來我國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通過對優質體育產業項目進行推介與研討互動,有利于深度挖掘并發揮京津冀三地現有和潛在的發展優勢,加快推進三地體育產業對接協作。”
在本次大會上,與會的嘉賓從城市文化生態建設、體育產業品牌戰略轉型與升級、城市體育產業模型與投融資等角度分享了三地體育產業的融合發展之道,體育產業的新興業態搭上了國家大力發展體育產業的順風車,展示了社會生活形態的融合發展潛力,不僅能夠滿足更多市民的體育需求,還能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
數十個體育產業項目
集中亮相
本次大會集中推介了一大批體育產業精品項目,其中既有中國網球公開賽、2019年世界體育舞蹈大賽、環塔汽車拉力大賽、亞洲女排俱樂部錦標賽這樣的大型體育賽事,也有富國高銀馬運動小鎮、運動街區APP、京津冀運動休閑體驗季、天海風水上運動綜合體、絲綢之路滑雪場、南山冰雪體育旅游等體育產業項目,還有零度以下體育經濟發展大會、京津冀體育產業資源交易平臺等綜合性的體育產業交流平臺,這些項目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上都創新高。
從項目特點來看,這些項目往往兼具經濟與社會效益,并實現體育、旅游、文化等多因素融合。中國體育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鮑明曉表示,要推動體旅文商的全面融合,要從有格調的體育運動場景、有效益的產業連接、有創意的營銷等多個方面著手,推動體育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從本次推介的項目也可以清晰地發現,項目的持久運營潛力以及市場的歡迎程度,正在成為體育項目推介的核心要素,“如果只重視項目的短期收益或是形象工程,將可能帶來場館等資源的大量浪費。我們需要轉變觀念,以資源的持續利用、經濟持續收益為目標,加大建設群眾喜聞樂見、市場潛力大的項目,將體育產業的融合發展落到實處”,專家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