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東山,吳中區西南部伸入太湖的一座半島。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快速推進,美麗而古老的東山將會變成什么樣子?近年來,當地配合吳中太湖旅游度假區“五A”級景區的建設,通過整治,古跡保護、環境優化等方面都獲得了新的提升。
筆者乘車經過東山賓館,沿寬闊的公路緩緩前行。這里高等級的現代柏油路已經替代了七十年代初草創的環山公路,給人以清新、舒暢的感覺。馬路右側,水天相連。無垠的太湖,碧水清澄。聳立在湖水中的座座小島,碧綠蒼翠,如顆顆碧螺,離立于碧波藍天之間。馬路左側,粉墻黛瓦構成的座座農家宅院,出落在青山綠水之間,掩隱在花木叢中,錯落有致,格外美麗。
走進陸巷,這里保留著許多古老的明清建筑。這些古建筑,在保持原貌的基礎上,作了修復、整治,有的村民還對廚房和衛生間進行了現代化的改造,使居室更適合現代人居的要求。村中古老的建筑與新建的農舍有機地摻和在一起,它們各有特色,卻又和諧共存在同一空間里。鎮中的石板街,依然保存著舊時的模樣,只是整治得格外清潔整齊。這里的人們一口鄉音,一色鄉容,一腔鄉情,和這里的環境一起構成了一幅濃郁的風情畫。
在市場化過程中,東山沒有構建千戶一面的規格化的小別墅; 沒有受風靡一時的“歐陸風格”的影響;沒有溶入大拆遷,建高樓形成農民新村的風潮。這里依然保持著果木交蔭,雞犬相聞的自然圖景。依然保持著“楊梅為夏橘為秋,碧螺春香溢五洲”、“太湖魚肥人膾玉,洞庭橘熟客分金”的特色,只是在農副產品的深加工、把產品推向世界,以及利用當地資源,在發展旅游產業方面做著好文章。
東山的旅游資源是獨特而豐富的。與其它知名景區相比,如安徽的西遞、宏村保留著眾多的徽派建筑,而成為享譽國際的中華文化遺產,但它們缺少“浩渺之容”,沒有煙云明滅,頃刻變幻的萬頃太湖。周莊、同里保留了許多江南古鎮的特色,但它們缺乏“巍峨之氣”,沒有迥巖穹壑,高聳入云的莫厘高峰,而且過度的商業炒作,使那里終日游人擁擠,少有了平靜與安詳。東山有青山有太湖,東山人正是充分利用了它特有的明山秀水,使這里盡顯自然之美。
東山的整治,應該歸功于這里的管理者、規劃者和建設者,東山為新農村建設提供了典范。如果蘇州有更多村鎮,能像東山一樣,把各自的美麗特質展現出來,那才真正不負“人間天堂”的美好稱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