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宿、土地流轉、農莊、田園綜合體、鄉村振興等概念一時成為資本界追捧的熱詞,投資者帶來經濟發展和部分就業作為振興鄉村的經濟條件。從新農村建設、美麗鄉村到鄉村振興的提出,整個鄉村建設的核心緊緊圍繞“三農”,而促進鄉村發展的核心問題則是鄉村內生力量與外來力量之間的關系與平衡。
民宿的建造對于鄉村發展來說,屬于一種外來力量的入駐,無論是資本家的投資開發還是鄉村自發建設項目,利用“旅游+”“住宿+”等模式,將推進鄉村民宿與旅游、文化、康養、農業、研學、養老等產業深度融合。
發展鄉村民宿產業,不僅能使游客在當地自然、文化和生產方式中感受鄉村美學,弘揚地方文化,引導綠色旅游,還會促進資本、技術、人才、信息等要素向鄉村流動,有利于提高當地居民的文化素養和帶動貧困區域人口脫貧致富。
在鄉村振興建設過程中,文化認同先行是先于各項產業、物質建設的前提。村民應該樹立主人翁意識,應共同出資、出力重修家譜、村史、祖訓、鄉風、祖祠、碼頭、舊居等文化資源以及傳承保護好非遺文化、傳統手工技藝、地域民俗文化和特色產品。
鄉村本質文化是與外來力量均衡發展的根本保證,也是形成鄉村內生力量的前提,只有達到內生力量與外來力量的均衡發展,才會更大程度發揮鄉村資源的魅力與價值。
一井、一木、一庭、一瓦、一犁、一盞、一草、一檐等,這些空間意象的復合疊加,反映出的是鄉村的一種精神和情懷,正所謂小空間,大智慧,而如何在社會情境中構建“詩意、桃花源和故鄉”是鄉村振興過程中值得思考的關鍵問題。
鄉村振興的關鍵是城鄉融合、產業融合,產業融合當然離不開業態布局和產品設計。對于鄉村風貌、鄉村資源、產品設計、業態布局等需要根據當下政策,善于審時度勢,搶占先機。
茉莉花茶一直是福建人的驕傲,閩東地區早在明・嘉靖元年之前就有培植觀賞用茉莉。茉莉花茶性價比高,從保健功效看,具備清心明目、養肝潤肺、抗壓解郁的功效,深受歐美國家,尤其是女性群體的青睞。
閩東打造茉莉花茶品牌,傳承傳統茉莉花茶工藝,弘揚茉莉花茶文化,使得閩東茶產業平衡、協調發展,對促進鄉村振興、產業興旺,實現精準扶貧,具有重大的意義。
鄉村振興中不僅需要政府、專家、資本等外來力量,更需要村民自身培育共同參與的機制,樹立主人翁意識和內生活力,復興鄉村內生活力,始終秉承“青山綠色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發展理念,利用鄉村自然和人文資源,發展休閑觀光、創意體驗、農耕文化、研學旅行等新業態,構建從田間到住宿全產業鏈質量可控、產品可追根溯源、資源可循環利用的生態產業體系,充分利用好外來力量與內生力量,打造鄉村文化品牌,實現品牌的增值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