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目標:下一階段開發區將發揮開放型經濟、創新型經濟主陣地的先發優勢和責任擔當,全面打造以開放為最大特征,以科技為最大優勢,“產業支撐強、創新活力足、配套層次高、持續后勁大”的科技新城。
主要舉措:高端歐美項目加速集聚,新落戶企業畝均稅收不低于40萬元;
增強企業創新能力,科創園建設國家級加速器;
全新理念提升規劃水平,集約打造開發區CBD經濟;
投資5.5億元實施“五心”工程,共40項惠民實事;
與盛澤鎮結對比拼,鼓勵干部“勇爭第一”“敢創唯一”。
在吳江聚焦“四新定位”、加快“五大提升”的大發展坐標上,吳江經濟技術開發區聚焦科技新城定位,力爭要打造吳江“優勢產業新板塊”中最亮的一極。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杜建華前天接受記者專訪時如此表示。
規劃布局7個“百億產業”
全球500強企業卡特彼勒在開發區落戶以來,已經發展成為中國小型挖掘機的生產基地,去年實現銷售3.4億元。公司今年又新研發了兩款新的機型,預計銷售額會實現翻番。
“像卡特彼勒這樣的優質裝備制造項目,擁有自主品牌和產品,在全球有幾百億美元的產值,畝產高,稅收好,是我們目前和今后‘主攻’的類型。”杜建華說,今年開發區將新增20家以上的歐美高端項目,為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增強產業競爭力注入活力。
歐美企業已經成為推動開發區產業轉型的重要力量。目前在開發區投產運行的歐美企業超過50家,購地自建廠房的畝均銷售達616.1萬元,畝均稅收48.1萬元;租賃廠房的歐美企業每1000平方米銷售1800多萬元,稅收達108.6萬元。畝均產出遠高于開發區平均水平。
為了更好地布局產業版圖,開發區將未來的招商引資方向分為幾大類:高端電子資訊產業,以歐美企業為主的裝備制造產業,貼近市場的民生必需品產業,新材料新能源產業,金融、財務等功能性服務機構,總部經濟項目。其中電子資訊這一主導產業正向高端制造、系統集成、營運總部和研發中心方向延伸;裝備制造產業依托英格索蘭等世界500強企業和清華汽車研究院的優勢,正朝著全年銷售突破200億元的目標邁進。
“我們爭取到2015年,建筑機械、包裝機械、空壓機、汽車零部件和機械加工中心這幾類裝備制造細分行業的產值都要做到超百億,”杜建華信心十足,“加上民生必需品產業和新能源、新材料也都有望兩年內超過百億產值,相信這些百億能級的產業都是未來開發區經濟總量和質量提升的強有力支撐。”
轉型調結構的戰略支撐
電子資訊產業依舊占到開發區經濟總量的75%左右。在工業總量持續增加的同時,電子資訊業以每年5個百分點的速度在下降,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尖端的前沿的科技含金量高的產業。“四新產業”加速成長,就像是一劑催化劑,優化開發區經濟構成。
開發區全力助推企業建設研發機構,支持企業申報建設國家級、省級技術中心和工程技術中心等。今年將新增銷售超億元的科技“小巨人”企業5—10家。科創園也瞄準了年銷售突破20億元的目標,加快建設國家級科技企業加速器。開發區還為企業自主創新營造良好的環境。“開發區做大做強政府創投和科技創投,促進項目、人才、資金、服務有效對接,構建完善的股權投資產業鏈。”杜建華說,開發區的目標是向蘇州工業園區看齊,打造成蘇州科技資源、科技產業、科技成果轉化的集聚高地。
科技新城展現新魅力
吳江撤市設區給開發區也帶來新的機遇。為精心打造蘇州“南部現代新城區”中的“科技新城”板塊,開發區正積極規劃,要在結合現有產業特點,充分集約利用土地資源的基礎上,優化城市功能布局,提升城市承載能力。
“我們已經實施了云梨路中央商務區規劃,這項工程即將進入緊鑼密鼓的招商環節。”杜建華介紹說,如今的開發區不僅要有工廠,也要有先進的服務業作支撐。云梨路兩側將規劃發展樓宇經濟,集金融、貿易等先進服務業態,形成開發區的核心CBD區。
除此之外,開發區還將加快重點工程項目的建設進度。蘇州東環路南延工程即將啟動,江陵東路東延工程年底可以竣工,老街改造和中山北路拓寬改造等項目也都在加緊實施。配合蘇州軌交四號線吳江段的施工,開發區內沿線站點的城市設計也已經通過論證,年內開始建設。
“城市功能品位提升了,老百姓的生活品質也要提升。”杜建華說,要讓開發區的居民感覺到實實在在的幸福。今年開發區計劃投入25億元,大力推進涉及安居、教育、醫療、文體、社會保障、困難救助、環境管理、養老服務、社會穩定、收入倍增等多領域民生工程,其中直接惠民的“五心”工程年度計劃投入5.5億元,40項惠民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