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經濟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牛鼻子”。市委十四屆四次全會指出,中山市要狠抓實體經濟不動搖,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要從筑牢實體經濟發展根基、打造戰略性新興支柱產業、推動傳統優勢產業提質升級、加快促進制造與服務融合發展、強化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等五個方面,加快建設制造強市。
■變革“存量” 做強“增量”
如何筑牢實體經濟發展根基?做好“存量變革”和“增量崛起”兩篇文章十分重要。
市經信局局長徐成彬表示,在“存量變革”方面,市經信局將制定實施特色產業轉型升級三年行動計劃。加大技改扶持力度,在去年基礎上增加2億元扶持資金,向重點領域、重點行業、投資額大的重點項目傾斜。打造企業全生命周期公共技術服務體系,力爭引進建設40個以上功能齊全、運作規范、服務高效的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為企業全生命周期提供一體化服務。
在“增量崛起”方面,市經信局將重點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業。制定實施高端裝備產業發展行動計劃,打造世界級裝備制造產業基地。支持核心關鍵技術研發,提升裝備企業自主創新水平。大力發展生物醫藥產業,進一步持續深入開展新一輪旋風計劃。培育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主動對接廣州、深圳,加快發展新一代通信網絡、集成電路、新型顯示、新型材料及器件、物聯網、高端軟件等領域。重點促進5G天線、基站及終端的技術研發及產品應用。推進產業平臺加快建設,著力引進一批帶動能力強、產業關聯度大、科技含量高的優質項目。
■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建立現代化經濟體系,就要從過去的低端產業、缺核少芯,轉向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
市發改局局長梁衛華表示,市發改局將抓住“互聯網+”、“中國制造2025”等、“健康中國2030”等重大契機,編制出臺《中山市產業發展規劃》以及各組團產業發展規劃,著眼于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結合區位優勢、資源條件、產業基礎以及未來發展趨勢,做好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精準定位,集中力量攻關,抓好重點領域突破,讓更多戰略性新興產業在中山扎根,讓更多高端制造在中山集聚。強化市級統籌,加快推進九大市級產業平臺建設,集中要素資源進行重點開發,增強對高端產業和重大項目的吸引力、承載力,作為新一輪發展的重要支撐。著力完善現代服務業政策體系,全面深化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推動產業向全球價值鏈高端攀升
市委十四屆四次全會指出,調整產業結構,塑造新的產業優勢,必須瞄準高端高新,推動產業向全球價值鏈高端攀升,搶占產業發展制高點。
火炬區、翠亨新區正加快打造戰略性新興支柱產業。兩區在實體經濟發展上將進一步夯實高端產業和優質項目,提高供給體系質量。火炬區重點支持發展健康科技、裝備制造、光電產業,力爭三大產業產值合計在該區占比70%。
中山飛旋天行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李小珊介紹,入駐中山留創園以來,他們實實在在地做技術做研發做市場,企業也是一步步成長,并得到客戶認同。李小珊認為,技術是需要沉淀的,技術不能“彎道超車”,只有實實在在地把團隊建設好,把技術做扎實,才有可能在行業內處于引領地位。
市科技局局長尹明表示,要重點圍繞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建設,加快推進國科大創新中心、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重離子微孔膜產業研發創新中心等一批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吸引一批高端科技人才、創新科研團隊攜帶項目、技術、成果到我市創新創業或產業化。要積極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大力實施高新技術企業“樹標提質”行動計劃,支持現有高企做優做強。要大力發展科技金融,推動科技金融產品更多地惠及中小微企業,引導銀行擴大科技信貸,推進知識產權質押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