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省財政廳明確在景寧開展省級農業綜合開發田園綜合體創建試點,項目總面積近2萬畝,核心區面積4000畝,總投資3.5億元,其中一期投資1.0035億元。經過半年多的籌備、實施,7月13日,景寧東弄畬家田園綜合體舉行開園暨展望儀式,目前已初步建成以農民合作社為主要載體,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于一體的農業綜合開發平臺,成為全省首家開園的田園綜合體試點項目。
一、統籌謀劃、農旅融合,積極探索鄉村振興新模式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在省財政廳的領導和支持下,麗水市將景寧東弄畬家農業綜合開發田園綜合體項目作為探路先鋒,推動田園綜合體創建工作縣(市、區)全覆蓋,努力把綠水青山蘊含的生態產品價值轉化為金山銀山,為解決“三農”問題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一)明確目標,建設具有民族風情的特色園。立足于“畬族”這個獨一無二的民族特色,以“農業、文旅、民宿”三個產業為核心,著力打造大花園建設中的民族風情特色園,明確通過三年時間,把畬家田園綜合體打造成展示畬寨品牌文化和畬鄉田園風貌的窗口以及民族地區農村振興和“兩山”建設的樣板。
(二)科學規劃,打造具有田園風情的綜合體。綜合考慮景寧縣城區位、民族特色、田園風情等因素,選擇縣城城南的東弄村(城郊結合部)作為田園綜合體項目的核心區,大力挖掘、充分利用山水、林、田、湖的自然資源,打造成生態、文化、農業、田園等旅游綜合體,真正實現“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就是幸福”的美麗鄉村。
(三)精準施策,爭創具有鄉村振興的升級版。自省財政廳把畬家田園綜合體列入省級試點項目后,第一時間成立工作領導小組,從項目立項、籌措資金、征地拆遷到具體規劃實行步步督導。在項目建設過程中,創新開創項目推進新模式,推動“設計”“施工”兩條腿走路,齊頭并進,全力加速推進綜合體建設。
二、立足項目、厚植文化,推進東弄試點先行先試。
東弄畬家田園綜合體先行先試,以項目為依托,以文化為載體,以融合為業態,助力畬鄉景寧的鄉村振興進入新發展時期。
(一)以項目為依托,構建項目建設新模式。為保證設計與施工無縫對接,東弄村項目采用設計施工總承包(EPC)模式建設。采取“分步實施,逐步展示”的模式,先期推進核心先導區,梯次輻射帶動周邊村落發展,目前項目一期的茶寮區、香菇寮區、稻魚共生區及大寨門等建筑主體已經完成。
(二)以文化為載體,推動畬族特色傳承發展。積極對接景寧畬祖燒、刺繡、布鞋、畬衣等手藝人,搜集素材、起草手藝再生方案,并根據景寧手工藝產業、全國手工藝人、民宿、民俗等資源,謀劃未來東弄畬寨的運營模式,及合作機制。
(三)以融合為業態,強化產品產業協同推進。項目一期投資1.0035億元,主要完成公共服務中心、茶及香菇產業提升、稻魚共生、傳統手工食品作坊、農產品展示中心、畬族文化拓展中心等。目前,植入惠明茶、香菇、稻田養魚、石蛙養殖等一產業態,集民族風情、農耕文化和時尚產業的畬家特色田園已初具雛形。
三、現代化運營,動態化監管,全面提升社會和經濟效益
東弄畬家田園綜合體試點作為景寧鄉村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載體和平臺,引入現代化運營、動態化監管、多渠道籌資,為畬鄉景寧的轉型發展增添強勁動力,實現從“量的擴張”到“質的飛躍”的核心轉變。
(一)現代化運營,破解資金難題。為了讓田園綜合體項目建成后發揮更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保障村集體經濟增收,并解決項目建設過程中社會資本投入不足等問題,積極組建了景寧畬家田園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實行公司制運作,企業化運營。公司由環敕木山建設投資公司、強村公司共同出資組成。同時有效輻射項目所在地村等7個村的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參與田園綜合體發展和利益分享,助推農民增收。
(二)動態化監管,保障資金安全。實行“一周一報”制度,每周召開東弄畬家田園綜合體協調落實會,策劃每周規劃設計工作、施工組織工作政策處理工作,排查安全隱患,督促安生生產工作,保障資金使用安全。實行“一月一督”,市財政局每月赴實地開展督查,監理和審計工作實時跟蹤監督,參與確認已完成現場工程質量,核實工程進度款項。實行“現場推進法”,召集全市財政局長赴實地考察畬家田園綜合體項目,現場看項目、學經驗,助力田園綜合體項目全市全面推廣。
(三)多渠道籌資,提升社會效益。項目總投資3.5億元,目前項目已籌集資金1.0035億元,其中省財政2500萬元,縣財政自籌2510萬元,社會資本5025萬元。縣財政自籌資金由少數民族發展資金1210萬元、縣農業產業發展資金500萬元、縣財政本級預算800萬元組成;社會資本投入由景寧縣畬家田園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籌集。先期推進核心先導區,梯次輻射帶動周邊村落發展,助力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