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新形勢,如何實現跨越式發展?如何找準工作的著力點和突破口,提升發展質量?發展的坐標怎么定?井岡山人的回答堅定而清晰:一年啟動點上突破,三年見效差距縮小,五年基本實現目標,全面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力爭成為實踐“四化同步”的排頭兵。
如何破解“三農”發展的瓶頸?井岡山人明白:對于處在發展關鍵期和難得發展機遇期的井岡山來說,在差距中不斷創新思路,在新形勢下不斷調整結構,在挑戰中不斷強化措施……繁茂的春枝已經書寫出井岡山城鄉并軌運行的信心篇章。
牽住“牛鼻子”,發揮規劃引領和先導作用
搞好規劃編制是城鄉一體化工作順利推進的前提。該市按照“井岡山一張圖”的理念,把市域1300平方公里作為一個整體科學規劃、科學定位,對區域空間布局進行了詳細規劃。
以城市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為指導,井岡山組織隊伍外出考察學習,聘請專家組成專業團隊,基本完成“一城帶兩鎮”城鄉一體化試點規劃,啟動了羅浮片區概念性規劃編制,完成了廈坪至拿山街區重要節點的景觀設計。
隨著城鄉統籌發展規劃、“一城帶兩鎮”城鄉一體化發展總體規劃、鄉鎮總體規劃和農村新型社區中心村建設規劃,以及市域一體的產業、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體系等各項規劃的逐步完善成型,井岡山形成了城鄉統籌、相互配套、互相銜接、全面覆蓋的城鄉規劃體系。
探索“好路子”,推動產業轉型和提升
項目往哪放?資金往哪投?井岡山在確定項目導向上,充分體現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重點支持發展產業和經濟結構調整的方向。把“產業經濟”作為經濟發展的主抓手,是井岡山經濟工作的新重點。
引導工業企業向園區聚集。該市在新城區大力發展高端電子信息、塑料光纖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打造“共和國長子感恩科技園”。同時,以古城陶瓷產業園為中心,著力提升陶瓷產業輻射能力,實現陶瓷產業從擴量向提質轉變,帶動周邊鄉鎮農業富余勞動力向工業勞動力轉移,并帶動周邊鄉村餐飲、零售、租賃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實現產業聯動發展。
農業龍頭向基地和農戶輻射。采取“政府主導、部門主抓、鄉鎮實施、全民參與”的運行模式,著力發展油茶、茶葉、毛竹、果蔬、花卉苗木、特色養殖6大產業,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提升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今年,力爭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300家以上,興建各類農業產業基地100個以上,打造10萬畝以上規模產業1個以上、萬畝以上規模產業7個以上。
服務業向生產生活靠攏。充分發揮二三產業的帶動作用,大力發展旅游休閑產業,實現城鄉經濟協調發展。以新城區、茨坪城區為中心,著力打造旅游產品產業集群,重點發展生態旅游食品、紅米酒類產品等產業。同時,打造精品旅游產品市場,豐富旅游紀念品種類,滿足不同市場需求。此外,在泰井高速、井睦高速沿線發展農業觀光休閑農業,開發鄉村旅游,努力實現發展農家樂1000家以上的目標。
打造“好模子”,建設先行先試典型示范
立足一城三區,確立了3個城鄉一體化發展模塊:以新城區為中心,帶動拿山、廈坪的“一城帶兩鎮”帶動式發展模塊;以龍市為中心,連接古城、睦村等周邊鄉鎮的產城互動式發展模塊;以茨坪為中心,輻射周邊景區、村點的景村融合式發展模塊。
該市投入資金近2000萬元,重點對“一城帶兩鎮”城鄉一體化試點區域的基礎設施進行完善。目前,完成廈坪牌坊至拿山渥田村7.5公里人行道及排水管網的鋪設,拿山高速公路連接線與黃洋界大道交叉口、迎賓大道與火車站進出口公路交叉口的紅綠燈安裝,廈坪鎮1.1公里諧和大道“白改黑”工程。
井岡山還全面鋪開了廈坪、拿山通道沿線景觀改造,共完成沿街房屋立面改造近2.3萬平方米,井岡山大道、拿山高速公路連接線安裝中國結、燈籠等LED燈300余盞,拿山鄉“三送紅軍到拿山”節點景觀主體已建成,并建成拿山鄉老嚴家村至供港蔬菜基地2.1公里的公路中央隔離綠化帶。
發展要素向城市集中,城市文明向鄉村擴散,隨著城鄉一體化的整體推進,文化、衛生、教育、基礎設施等逐步向農村傾斜,一個城鄉均衡發展、農村生活富裕、人人享有改革發展成果的新井岡正向我們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