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背景
“十一五”期間臨汾市冶金產業在淘汰落后產能,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方面取得重大進展。鋼鐵企業從2005年底的212家減少到128家。2009年冶金行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從2005年的78.5億元增加到93.89億元,占臨汾市工業增加值的25%,年均增長率為4.57%。調研結果顯示,臨汾市目前共有煉鐵高爐81座,總產能為1656萬噸,煉鋼轉爐22座,產能1460萬噸,鋼材產能710萬噸。冶金工業以太鋼新臨鋼、翼城酒鋼、曲沃中宇、襄汾新金山為骨干占據了全市工業經濟中的主導地位。
未來發展中面臨的主要挑戰。臨汾市冶金產業產品初級特征明顯,產能發揮率低。生鐵、粗鋼、精煉銅等初級產品占到規模以上冶金工業的58%,缺乏高科技含量的精品鋼材產品;技術裝備水平較低,耗能較高;企業抗風險能力弱。受金融危機影響,2008年三季度以來,臨汾市冶金產品的需求和價格開始大幅下滑,企業成本倒掛,90%以上企業出現不同程度的虧損;同時,2008年以來市場需求明顯萎縮,鋼鐵業產能相對過剩,為臨汾冶金產業發展形成了更大的挑戰。
項目思路
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轉型發展、安全發展、和諧發展”的要求,以控制總量、淘汰落后、聯合重組、產業升級、優化布局為重點,以發展優質鋼、特種鋼為主攻方向,合理分配產能,提高臨汾市冶金工業技術自主化、設備成套化、控制自動化、服務網絡化,實現冶金工業的產業振興和可持續發展。
項目目標
按照“總量控制、產能置換、聯合重組”的原則,以國際冶金工業先進水平為發展方向,對鋼鐵企業進行重組,建設以不銹鋼材、優質板材、裝備制造用材等高附加值產品為主導的現代冶金工業體系。到2015年實現一下目標:
——提升實力。冶金產業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00億元,年均增長率達22%左右;
——控制總量。鐵產能控制在2000萬噸,鋼和材的產能分別控制在1700萬噸和1500萬噸;
——促進產業集中。鋼鐵企業控制在10家以內,基本形成臨汾市鋼鐵工業集約型、集團化發展的模式,建設曲沃精品鋼鐵基地和翼城、襄汾、堯都三個鋼鐵集聚區,其他縣市不再保留單純鋼鐵企業;
——優化產能。2015年底前淘汰1000m3以下的煉鐵高爐和50噸以下轉爐和電爐以及與其配套的燒結、連鑄、軋鋼系統;
——節能環保達標。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至4.62噸標煤,萬元工業增加值耗水量下降至0.78噸,污染物SO2、COD排放總量分別控制在30492噸、82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