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背景
“十一五”期間臨汾市食品產業初具規模,已初步形成以糧食加工、釀造制造等初加工為主的食品工業體系,產品涵蓋酒、飲料、乳業、肉制品、小雜糧、淀粉制品等多個品種。截止2009年底,全市共有各類食品企業410余家,年實現產值約10.79億元,其中規模以上食品企業18家,占全市規模工業單位數的3.55%。規模以上食品企業實現工業增加值0.96億元,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為0.26%。并塑造了旺旺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旺旺”系列休閑食品、山西隰州天天飲料有限公司生產的“五月天”系列飲料、山西太子湖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太子湖”綠色食品、“苦蕎”系列食品等系列品牌。臨汾市食品產業的功能食品、休閑食品、干鮮果蔬等產品已在區域市場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臨汾市食品產業成就顯著,但面臨的問題也較明顯。一是產業規模小,2009年食品產業僅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0.8%。二是精深加工產品少,多數食品企業從事初級產品加工,附加值有待提高。三是缺少知名品牌,企業規模普遍較小,缺少能打開國內、國際市場的知名品牌。同時產業環境也不容樂觀。一方面產業配套體系不完善,農業體系、政策支持、生產規范、認證管理等領域有待提高;另一方面市場競爭不斷加劇,國內國際食品產業已趨于企業規模化、專業化、精細化競爭,對臨汾分散、弱小的產業現狀提出了嚴峻挑戰。
項目思路
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轉型發展、安全發展、和諧發展”的要求,依托當地豐富的特色農副產品資源,以市場為導向,調整優化產業布局,加快推進技術改造,做大做強傳統食品,做精做細特色食品,培育壯大現代食品,全力打造大型企業、品牌產品,提高食品深加工程度和產品附加值,形成各類食品配套發展的食品產業格局,實現食品產業跨越發展。
項目目標
依托臨汾市特色農副產品資源,以傳統特色為基礎,做大食品產業,將臨汾打造成山西省特色食品加工制造基地。
——產業規模增長。到2015年,食品產業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0億元,年均增長率高達55%左右。
——龍頭企業增加。到2015年,年銷售收入10億元以上企業1家、5億元以上企業3家、超億元企業9家。
——低碳循環發展。到2015年,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和耗水量分別下降至0.42噸標煤和1.32噸水,污染物SO2、COD排放總量分別控制在92噸和5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