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背景
汕頭市區2000 年現狀居住用地面積 31.04 平方公里,占城市建成區總面積的 37.4% ,居住用地集中于市區中部,按居住用地分類劃分,一類居住用地 0.99 平方公里,二類居住用地 12.88 平方公里,三類居住用地17.22 平方公里,一類和二類用地共占總居住用地 37.09% 。三類用地主要包括舊城、“城中村”和已與建成區接壤的“城邊村”,在三類居住用地中,約有一半用地在今后十年內面臨改造。 全市區已征未建用地 33.46 平方公里,空置居住用地 12 平方公里,其中北岸有 7.3 平方公里,南岸約 4.7 平方公里。現狀空置用地表現出空間分布的不平衡,作為近年來開發建設的熱點地區,北岸東部近年來住區建設和樓盤銷售情況較好,空置居住用地僅有 1.8 平方公里,而北岸西部的住宅建設在生活服務設施和住區建設上嚴重滯后于東部,空置居住用地 6.77 平方公里。
項目思路
1 .居住環境:具有山、河、海、城豐富自然人文景觀和完善的中心城市服務功能的可持續發展的適宜居住城市。
2 .城市人口密度:規劃期內將人口密度力爭降至 1.2 萬人 / 平方公里以下,舊城區人口密度將至 3 萬人 / 平方公里以下。
3 .居住用地開發強度:適時調整市區居住用地開發強度,力爭新建居住區多層容積率不大于 1.8 ,建筑密度不大于 30% ,高層容積率不大于 4.0 ,建筑密度不大于 25% 。降低建筑密度,綠化住宅組團間隙。
4 .規劃居住水平: 2008 年人均居住面積達到 18 平方米, 2020 年遠期達到 20 平方米以上。
5 .居住交通系統:大力發展公共交通和無污染交通,限制摩托車,適當發展私人小汽車。提供居民出行更方便、環境更優美的住區道路系統和步行交通系統。
6 .居住形態:因地制宜地建設和更新能滿足現代生活要求,具有可持續發展特征的住區,使居住形態呈現多層次和多元化。住區既可選址于邊緣的山林地,也可依托城市交通干道、商業服務中心和辦公區;既有獨立、完整的居住片區,又有小而精的組團和街坊。